开放式耳机,正在突破运动场景的局限,成为一群人在日常生活中新的「身份标签」。
运动不戴表,等于没运动;运动不戴耳机,更是会被年轻人列进「十大酷刑」之中。但以往,人们对于运动耳机受限于自身开放式形态无法隔绝外部噪音、声音传导模式对于音质的损失等刻板印象,其通常只存在于运动场景下,大众回归日常还是会选择传统耳机进行替换。
随着运动生活方式成为主流,能够兼顾日常审美的运动服饰成为大众标榜自我的消费首选,运动耳机的存在边界也在被打破——当越来越多人在日常场景下将韶音挂到脖子上,这个行业也再次被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近日,体育产业生态圈与韶音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并从中得以一窥这个开放式耳机头部品牌崛起的路径,以及眼前面向大众市场的全新布局。
常关注路跑、骑行等赛事的运动爱好者,对韶音定然不会陌生。
不论是在国内外各大马拉松、越野跑赛事,还是环法自行车赛,甚至是不允许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佩戴耳机的HYROX北京站,韶音的存在感都居高不下。
当场上热情映射至社媒,对应的则是「韶音运动耳机」话题在小红书万浏览量、35万讨论,以及攻略搜索结果中频繁出现的OpenFit、OpenRun等系列产品。
韶音运动耳机在社媒的讨论量
「正如大家体感的那样,确实会有很多人把韶音耳机视作一种‘运动标签’来佩戴。」在快节奏传播时代,「打标签」已成为高效建立识别系统的常见手段。连续多年与各大顶级赛事IP合作打下的「专业运动」标签,也是韶音能够以此辐射更广泛大众市场的根基。
而回溯其一路走来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每一步都踩得精准。
「公司年成立的,最初是帮助一些企业代加工专业音频设备。」韶音补充道,「2007年,在积累了一些技术后,我们想要通过自有品牌和产品普及骨传导技术的想法。」
至于场景和目标消费群体,韶音率先盯上了运动市场,特别是户外跑步、骑行等项目。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这些场景对周围环境和突发状况的安全感知有着极高要求;其次,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之下,耳机需要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舒适性;此外,运动时耳机还要具备轻巧便携、不易脱落等特点。
对这些「刚需」,不入耳佩戴的开放式耳机能很好回应。「开放聆听的设计,不影响与外界的交互,同时佩戴的体验也会更舒适。」韶音这样概括道。
当然,除了将技术匹配至契合场景外,韶音能在初创期打开局面的关键还在于找到了当时较为适配的海外市场。
2011年诞生之初,品牌就已在海外布局产品、渠道。「当时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更为成熟,用户对运动装备的专业性和创新技术接纳度更高,这为我们专注运动耳机的品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韶音补充道,「我们在海外推出的首款骨传导运动耳机,就获得了来自媒体等渠道的不俗反响。」
不同于绝大多数国牌的出海策略,韶音依据市场洞察,走出了一条「海外辐射国内」的思路。
年起,觉察到本土运动消费市场与赛事高速成长的同时,他们开启了对国内的布局力度——从各大赛事赞助布局、建立精英运动员矩阵,到深入高校和城市跑团、社群等,逐层进行渗透。
马拉松世界冠军基普乔格中国行现场 图源:韶音
通过骨传导技术及专业产品,韶音明确集中发力运动场景,诞生不过十余年就已在全球运动耳机赛道占下颇具分量的一席。
但相对整个耳机市场而言,运动赛道的空间和养分毕竟有限。正如种一棵树迟早会达到「天花板」,种出根系相连的一片森林,带来的收益却难以估量。
面向市场前景,韶音也着手从「垂直」的运动领域逐渐向大众市场延伸。
当运动与生活深度交融,曾经的圈层界限也开始随之流动。
中国田径协会曾公布数据,2024年全国各级路跑赛事总参赛规模.86万人,同比增万;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也于近期指出,2025上半年全国自行车赛事参与人数突破百万。此外,社媒上「人生首野」词条浏览量万,徒步运动讨论量也多万……
这些超百万级增长数据揭示了越来越多人正满怀热情尝试马拉松赛事、骑行、投身户外运动的事实。当他们主动走进这些场景,此前流行于专业精英圈层的开放式耳机,也开始成为泛运动爱好者们的选择。
然而,开放式耳机「破圈」态势并没有止步于此——对于既需要听清楚环境音又想要自由听音乐、接电话的普通大众而言,开放式耳机能在不屏蔽外界联系的同时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此外,《中国无线耳机市场月度出货量跟踪报告》有数据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万台,同比增.5%,而开放式耳机出货量万台,同比增.1%。
数据最为直观,可以说开放式耳机在中国还是一片蓝海。
既是顺应市场趋势也是基于自身长远发展战略,韶音发力大众市场已成必然选择——近年来,品牌开始从深耕多年的跑步、骑行、铁三等「硬核」领域走向健身、游泳甚至大众日常等更多场景。
产品层面,韶音选择打造多种形态丰富其适用性。「早期,品牌每年可能%的增长规模,在骨传导耳机逐步扩散到专业运动人群后,我们年左右开发了自己的第二条增长曲线。」韶音补充道,「比年推出的耳挂,以及今年最新推出的耳夹形态,就是我们逐渐从专业运动向泛运动,甚至是大众生活圈层渗透的重要一步。」
至于价格区间,品牌官方旗舰店显示旗下耳机至千元区间均有对应产品,覆盖更大范围的消费者。
截图图源:韶音官方旗舰店
为更好触及大众市场特别是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韶音在签下李现为全球代言人后,又于日前官宣大热女星田曦薇为全球品牌大使,并在成都东郊记忆街区与大众来了一场热闹的互动。
除了与多以「阳光」形象示人的李现一样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外,田曦薇的女性身份无疑是品牌与女性消费者拉近距离的一大机会。同时,她现场佩戴的柔雾粉新配色也体现着韶音对关键穿搭元素——耳机的潮流观察。
田曦薇(左) 李现(右)图源:韶音社媒
线下维度,韶音则搭建了「韶音开跑吧」大主题的社群活动,不仅包含跑步、骑行、户外运动等,还包括健身、综合训练等多种活动。对此,韶音表示:「这些社群IP,辐射多种运动类型和群体。去年,我们在各大城市开展场左右的活动。」
从产品形态、价格,到代言人选择,再到社群互动。网络内外,韶音正多点发力,探索一种「由内向外」的路径——守住精英运动的核心圈层后,向更广阔的人群和场景扩展。
然而,在开放式耳机这条正处于上升期,早已是劲敌环伺的赛道,韶音眼前有着不少的挑战。
「传统的音频品牌、手机厂商以及新兴音频品牌,都在持续入局开放式耳机这个增长非常迅猛的赛道。」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韶音有所察觉。
一边是Bose、Sony等音响巨头,有着深厚的品牌积淀、声学技术和工艺水准。这些品牌依靠强大的影响力,意图将「高端音质」与开放式形态结合,吸引注重整体音质与品牌价值的大众及泛运动用户。
另一边,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的优势在于与亿万手机用户的链接,以其构建的科技生态带来的协同便利为「卖点」,打造出多个畅销款式。
紧接着,他们还能以密集的门店为平台,通过线下演示、体验,加之社媒高频出现的运动场景内容吸引泛运动和大众消费者兴趣,再利用供应链和渠道优势快速铺货。
图源:华为(左) 小米(右)社媒
此外,不少新锐国产品牌——倍思、漫步者等凭借价格和供应链的能力,争相涌入相对不那么拥挤的中低端市场空间,在「基本功能满足与性价比」层面对普通消费者有着强大吸引力。
尽管起家背景与产品特点相差甚远,可这些品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由外而内」的进攻路线,力图以各自不同的长板,从大众市场向核心运动圈层推进。
显然,这与韶音从专业垂直「破圈」至大众市场的路径有所不同。但在体育消费市场里,这样做的品牌还少吗?
瑜伽服被穿上街头成为Leggings潮流的关键元素;穿梭在山野的专业户外装备与「机能风」融合在办公室、写字楼;运动眼镜品牌Oakley也在「Y2K复古」风潮中找到了全新增长曲线……从鞋服到配件,运动装备早已跳出赛场、训练这些单一场景,走进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就像这些运动「垂直」赛道出身的品牌转向大众市场继续竞争一样,在「火药味」渐浓的开放式耳机战场,韶音和其他品牌的争夺焦点仍是——场景定义权。
其中,巨头们想让它成为科技配件,新锐们则带着平价快消的思路勇闯战场,而韶音则想让它的基因里始终带着「运动」二字。
对韶音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意味着,韶音要在积极「破圈」,走向大众市场角逐深水区的同时,还要有更长远、更深层次的思考——守住专业运动圈层认可度,利用好在垂直赛道多年累积下来的资源,发挥技术、产品优势,在更大的市场里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路线。
事实上,如何在专业化深耕与大众化扩张的节奏里找到平衡?这也是每一个置身中国市场的运动科技品牌,甚至是中国运动品牌需要共同回应的问题。
在体育这门生意里,在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潮水中,专业化到底是束缚,还是大航海里最稳定的船锚?
韶音,或许已想好了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