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苏港码头公司智慧化转型的浪潮中,斗轮堆取料机作业实现了从传统驾驶室操作到高效集约远程控制的惊艳蜕变,效率提升、环境改善、劳动优化的红利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保障现场庞大设备的本质安全与健康运行,成为摆在新苏港人面前的新挑战。该公司矿石操作部司机一班的老师傅储志春,以高度责任感和朴素匠心,在“无人”的现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心守护设备,走出了一条饱含深情的巡检路。
拥抱变革,老将勇担新责
储志春是与斗轮机相伴数十年的“老码头”,机器的轰鸣声与细微的震动早已融入他的职业本能。面对远程操作新模式,他没有丝毫抵触,而是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迅速掌握新技能,再次成为班组的作业骨干。
他深知,效率提升的同时,对设备状态的主动感知要求更高了。
当部门出台加强现场巡查新规时,储志春主动请缨:“班长,这巡查要求提得好!机器离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远了,但责任不能远。我熟悉它们,我去!”这份主动,源于他对安全的敬畏、对设备的爱护,更源于对岗位职责的深刻理解——安全,永远是第一道防线,无论操作台在哪里。
一丝不苟,奉献诠释匠心
远程操作岗位虽远离了驾驶室的艰苦环境,但生产任务依然繁重。储志春从不把巡查视为负担,而是主动利用一切作业间隙、工余时间,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火车作业衔接的空档、设备维护的短暂停歇、夜班相对安静的时刻……这些在他人眼中的休息时间,都被他充分利用。戴上安全帽,系紧鞋带,拿起手电,他准时走向自己负责的斗轮机。
储志春严格执行巡查路线和检查要求,从轨道平整度与异物,到关键螺栓紧固性;从滚筒磨损状况,到减速箱与电机运行声音;从液压管路渗漏,到结构件变形裂纹……一丝不苟,近乎苛刻。“部门要求是底线,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执行要追求高线。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他的口头禅。
几十年的“老码头”经验,赋予他一双“火眼金睛”和一对“顺风耳”。他能从微弱的异常声响中预判托辊轴承早期磨损,从油渍的细微变化中发现密封件潜在失效。这些宝贵的经验,被他完美融入标准化的巡查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预见性和深度,有效弥补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感知盲区”。
以身作则,凝聚团队力量
储志春的行动绝非孤例。作为资深老师傅,他自觉肩负起示范引领的责任。他风雨无阻巡查的身影,就是最有力的动员令。年轻同事们看到年长的储师傅执行新规如此认真主动,深受触动与鼓舞。他以无声的行动宣告:巡查不是额外负担,是保障自身安全与生产顺畅的“护身符”。
在巡查路上,在班组休息室,储志春乐于向年轻司机们分享他的“听音辨障”“观色识患”等经验技巧。他手把手教、心贴心传,有效提升了年轻人的现场感知和隐患排查能力。在他的示范和感召下,司机一班逐渐形成了“远程操作是岗位,设备巡查是责任”的强烈共识。越来越多的年轻骨干主动利用间隙巡查,密切关注设备状态。班组内“操作精心、巡查细心、维护用心”的氛围日益浓厚。班长吴际感慨:“老储就像一面旗帜,有他在前面带头,班组的执行力、凝聚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储志春以行动证明:无论技术如何飞跃,责任心永远是安全的基石,匠心永远是卓越的密码。在智慧化转型的道路上,正是无数个像储志春一样的“守护者”,用坚守与智慧,铸就码头生产安全高效的坚实根基,以持之以恒的奉献与拼搏,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
(江苏工人报通讯员 吴艳 特约记者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