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 | 天下网商
当你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新手机时,或许会选择“以旧换新”形式,不仅可以顺势处理掉自己的旧手机,还能抵扣部分新机购买费用,让自己省下一笔钱。
在“以旧换新”模式的背后,站着一家并不那么知名的公司——闪回科技。
近期,闪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行业内,2021年,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正式登陆纽交所,被业界称为“中概股ESG第一股”。
招股书透露了闪回科技如今的业绩境况。一方面,2021年年,其营收𱐓.50亿元增长.97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𰹌.09亿元,同比增速超%,扩张势头强劲;另一方面,年年,其亏损分别.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至今未能实现盈利。
图源 闪回科技招股书财务综合损益表
与之对比,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万元;转转也已经年年底实现盈利。
在这背后,闪回科技毛利率年.2%下滑年.8%,2025上半年,毛利率回升.3%。作为对比,2021-2024年,万物新生的毛利率分别高.3%、23.0%、20.3%.9%,远高于闪回科技。
同样是做二手手机回收,闪回科技与爱回收的模式有什么不同?库存周转率表现出色的闪回科技,为何迟迟无法实现盈利?
留给闪回科技的时间或许并不多。一份与D轮投资人签署的、将日到期的赎回协议,催促着这家二手手机流转平台尽快完成上市。根据协议条款,年底前闪回科技未完成IPO,将面临高达亿元的巨额偿付压力。这对公司的资金链而言是不小的潜在风险,其招股书显示,截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𰹅.19亿元。
“通信老兵们”的ToB创业
闪回科技的诞生,源于一群在传统通信渠道里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老兵”。
公开资料显示,现岁的创始人刘剑逸,毕业于江西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曾在国内手机分销巨头天音控股旗下公司担任运营商总监长年。CEO余海容、首席生产官何小敏等核心团队成员,也曾与其于上一份工作中共事。
这种深厚的渠道背景,决定了闪回科技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他们最熟悉、也最擅长的路径——ToB(企业对企业),而非直面复杂且投入巨大的C端市场。
与行业内其他两大巨头对比,自带先天优势的闪回科技走了一条“捷径”。既不用像爱回收那样,在线下开出数百家自营门店,用重资产解决获客和信任问题;也不必如转转那样,耗费巨资进行市场教育和用户补贴来构建社区、投入品牌。
具体而言,闪回科技核心货源并非来自线上散客,而是通过与手机品牌方(如小米、vivo、荣耀等)和三大运营商的.5万家线下零售店合作。当消费者在这些门店内进行“以旧换新”时,闪回科技作为后台服务商,通过其SaaS系统完成对旧手机的检测、定价和回收。
这些回收来的设备,也并不直接进行零售,而是通过自营的线上平台“闪回有品”,以实时竞价拍卖的方式,批量销售给全国的中小手机商家。
相比面对C端市场的旧机回收,这种模式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闪回科技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仅𰹊.5天,远低-15天的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一台手机从回收端进入其系统,到在销售端被商家拍走,平均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
凭借“轻资产、高周转”模式,闪回科技在创立初期快速起量,并获得了资本青睐。
年获得小米和顺为资本的A轮投资开始,闪回科技陆续引入了清桐资本、赣悦基金、深圳担保集团等多家机构。上市前,创始人刘剑逸合计控制超%的股权,为公司实控人。小米系合计持股超%,为第二大股东。
“捷径”还是“窄门”?
捷径的背后也有代价。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闪回科技旗下两大品牌,负责前端回收的“闪回收”和负责后端销售的“闪回有品”都相对陌生。整个流程中,它都避开了与C端用户的直接沟通,上游对接手机品牌和运营商的零售店,下游则主要对接二手手机商户客户。
仅作为“中间商”身份的闪回科技,虽然把持了渠道,但也受到两方挤压。一方面,上游手机品牌方在合作中拥有绝对话语权。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五大上游采购合作伙伴贡献.6%的采购额,其中仅小米一家占比就高.5%。
闪回科技业务模式图解 图源:闪回科技招股书
二手手机、尤其是成色较好的次新机,是市场上稀缺资源。品牌方作为稳定的货源入口,成为各方争抢的对象。品牌方通常倾向于采取多源服务商策略,甚至自身也想分一块蛋糕。
譬如,闪回科年毛利率的显著下滑,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品牌B月推出自有集中回收平台后出现同业竞争”,导致公司“须提高以旧换新回收价格”以维持货源。
这里的“消费电子品牌B”,根据其采购额占比和合作历史,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小米。虽然是小米系资本投资的企业,但闪回科技并未获得独家或优先的合作地位。2021年,小米还投资了闪回科技的对手转转。
这使得闪回科技在与上游渠道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为了维持与上游的合作关系,它不得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回收报价,并向门店和销售人员支付不菲的佣金。
而另一方面,在下游,面对成千上万对价格敏感的中小商家客户,闪回科技又难以将成本压力转嫁出去。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的销售成本年.88亿元,一路攀升年.35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59亿元,同比增.74%。
这些成本中,用于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支出是核心,占比%,近两年更是超%。这意味着,闪回科技赚取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立即用于支付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成本。年为例,公司全年营收亿元,而销售成本就高.35亿元,直接吞噬利润空间。
对上下游议价权的缺失,让闪回科技只能赚取越来越微薄的流转差价。一旦市场变动,如品牌方自己下场推出回收平台,其腾挪空间便被大大压缩。
也因此,即使营收规模快速增长,闪回科技的毛利率也并没有稳住。2021年年,公司经营现金流累计净流出.16亿元。
“循环经济”寻找新故事
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在近年来一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招股书显示,2020年年总交易额复合增长率.2%,2024年市场交易规模已达亿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中国手机回收率已经%增长.1%,但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手机回收率%%。对比起来,中国旧手机回收的生意还有不少的空间。
据招股书,2024年闪回科技按照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额计算,闪回科技在中国二手手机回收市场的份额约𰹅.3%,为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供应商,而爱回收和转转的市场份额分别𰹌.2%.1%。
在国内市场,因主要合作伙伴自建回收平台而陷入利润困境后,闪回科技意识到必须寻求新的机会。出海,便是关键一步。
通过跟随小米等国产品牌的全球化步伐,进入东南亚等竞争尚不充分的增量市场,闪回科技有机会将自身从一个国内的可替代服务商,升级为品牌方全球战略中的生态伙伴,从而获取更有利的合作条款与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闪回科技也打算巩固自身优势,利用AI提升效率,加大AI在质检、定价等环节的应用,它希望用技术手段实现更大程度的非标品“标准化”,进一步降本增效。
闪回科技面对供应商议价权缺失的背后,是难以积累沉淀出品牌和C端用户心智。从招股书看来,闪回科技也意识到这一点,正试图从一个依附于渠道的B2B服务商,向一个拥有自主定价能力的品牌零售商转变。
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计划加大对自有线上平台的推广投入,招聘主播等直播工作人员,并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以中高端二手手机为核心的品牌店铺。
绕过中间分销商家,虽然可以直接获取零售环节的更高溢价,但也意味着它将直面爱回收和转转两大巨头的竞争。与它们相比,闪回科技在品牌认知度、用户基础和运营经验上,几乎是从零开始。
从爱回收和转转目前的动作来看,也都在C端市场加码,并跳C品类限制。
收购红布林后,今月,转转在北京开了一平方米、可容万多件二手好物的“超级转转”线下空间,覆盖箱包、首饰、游戏设备等。爱回收也在继续加码线下店,计年内将如多家门店增家,并𱐏C数码拓展至多品类回收,如生活电器、奢侈品等。
走到线下、扩展品类,卖“旧”货的二手平台们正在努力寻找新故事。得益于前端用户及品牌积累,这些行业龙头们已经走在更前面。
目前来看,闪回科技还是围绕回收旧机深耕,但即使“背靠大树”获得渠道优势,将运营效率“卷”到极致,其护城河依然有待加固。如今,在其赖以起家的B2B渠道业务的基础上,它正向海外和ToC领域两个维度拓展,试图破解目前“有规模、无利润”的难题。在这背后,更重要的是,将方向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