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类专家发现一个新模型平均需要2000小时,被赋予“能动性”的AI仅用两天便自主发现超过100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发布全球首个规模化全流程机理可解释框架,研究团队被列入全球最值得加入的4个可解释性研究阵地之一……
正值创立一周年,上海创智学院日前发布一系列人工智能重要成果。
“能动”的AI成为科学发现新主体
过去一年间,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思考”能力,正快速迈向能够执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动性”新阶段。
上海创智学院发布的“能动”认知智能项目,旨在解决当前大模型普遍存在的局限性,致力于实现大模型从“思考”到“创新”的决定性跃迁,赋予AI“能动性”,使其能够自主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技术。
该项目首创了“认知能动数据加工工艺”,将海量原始数据加工成“高品质数据燃料”。这种经过深度加工的认知能动数据,能够有效驱动和打造高认知、高能动的智能体。
该项目首次实现了支持AI进行长达数天深度思考与协作的科研模式。在实际测试中,AI仅用两天时间便自主发现了超过100种全新的网络架构,而传统人类专家发现一个新模型平均需要2000小时。此外,该项目在上海创智学院的编程实训比赛中,多次战胜人类开发者,甚至在夏令营中取得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这标志着“能动”的AI正成为科学发现的新主体。
可解释研究首次领跑
9.11和9.8哪个大?当前大模型在复杂推理和真实场景应用中常常出现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错误判断“9.11比9.8大”。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错误,给人们带来启示:在AI全面进入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生活之前,提前发现它的内部缺陷,对人机共生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创智学院发布全球首个规模化全流程机理可解释框架,将深度网络中的隐含状态对应到现实世界的具体概念,首次在大模型注意力分解上取得领先成果。不仅能揭示模型错误的真实原因,还可对关键神经元进行激活与调控,赋予模型“思想钢印”,显著提升可控性与安全性。
该成果已获国际上顶尖机构高度评价,研究团队被列入全球最值得加入的四个可解释性研究阵地之一,标志着中国力量首次在该前沿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数据构建成本降低一万倍
具身智能有望掀起人类历史上新的产业革命。但当下的困境是:技术路线尚未形成稳定、统一的方向。
上海创智学院RoboSoul团队的回答是,不押注任何单一路线,而是通过全路线突破,让终极路线自我涌现。依托创智学院的结构化优势,RoboSoul在多个方向实现单点领先,并率先提出“能动融合”的进化路径——让不同技术不断交融、迭代,最终汇聚成“大一统”的智能模型。
RoboSoul此前开源了“数字基因”技术,发布了十亿级数据,比起手动设计三维建模,将数据构建成本降低一万倍。研究团队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真机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在真机上实践学习。
全球首个创造力智能测评系统
长期以来,传统选拔方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难以识别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为破解这一难题,上海创智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创造力智能测评系统。
该系统统一了情境的真实性、交互的智能性和过程的可追踪性,带来全新测评体验。在结果页,系统不仅能回顾完整的思维链条,还能量化各阶段亮点与不足,并生成个性化成长建议,使测评真正成为培养的起点,而非终点。
打造全球首个可信智能体互联网
当前智能体应用越来越多,将多个智能体协作在一起完成任务正逐渐成为业界共识。然而,当前主流的智能体产品大多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的封闭体系内,用户无法自由调用全网资源。构建面向全网的智能体互联网,成为人工智能发展与生态演进的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国际竞争格局正在迅速形成。美国依托大模型巨头,推动智能体互联网协议和安全标准的制定。
上海创智学院率先提出并启动了“智能体上链”项目,旨在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智能体互联网——BetaWeb。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提出复杂任务,互联网上的智能体则在协议支持下自由协作,“裁判”智能体负责监督和判定任务质量,区块链系统则确保身份认证、过程记录与价值分配的公平透明。
目前,创智学院已研发出智能体协作平台Holos河洛系统,接入了上百个公网智能体,能够完成科研报告撰写、论文审稿、数学建模、信息收集与解读等任务。该项目最大亮点在于提出了“可信”这一核心概念,这不仅是对人工智能协作模式的创新,更是对未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一次前瞻性布局。
图片来源:黄海华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