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大厅的一幅巨大浮雕引人注目:镌刻在墙角的一只蜗牛正奋力爬向正中心的两个大字“天放”。
“天放”一词出自《庄子》“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教师邵瑜把这句话引申为:以“天放”诠释教育本真,让童真在规律中舒展。而蜗牛形象正是她所倡导的“绿色教育”的凝练象征——缓慢而坚定,遵循规律,施以影响,让生命自然绽放。
以“蜗牛精神”践行绿色教育
对于“蜗牛精神”,邵瑜有自己的理解:“坚定而沉静、坚持而耐心,不跟风、不盲从,长长的路慢慢走。”
2023月,《自然天放尽性成德:幼儿园绿色课年创生实践》获年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蜗牛精神”坚持探索多年,这是对邵瑜的绿色教育最响亮的肯定。
谈起与绿色教育的“初识”,邵瑜说:“这要从一块绿地说起。”
1998年的一天,孩子们在幼儿园墙外一块绿地上自由活动,各种景物引发孩子们高呼低叹、围观争论。这种自发性的探索与创造令邵瑜深受触动:置身自然场域,是不是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契机?
“学前教育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萦绕在我脑海里很久的问题此刻突然就有了答案。”邵瑜说,“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敬畏规律、尊重天性、立足长远,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过度干预。”自此,邵瑜的“绿色教育”理念初现雏形。
但“绿色教育”的实践之路并非坦途。面对家长对孩子知识学习的迫切期待,邵瑜陷入了专业坚守与现实需求的双重困境。
一次中班活动观察课上,当其他孩子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玩耍时,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朋友引起了她的注意。“你怎么不参加区域活动?你想到哪个区域里去玩?”邵瑜问道。“我想玩点不学知识的区域,妈妈整天在家教我学知识。”孩子的这句话,让她久久不能释怀:一𰶩岁的孩子,就对知识产生了如此厌烦的情绪,该如何支撑接下来十几年的学习生涯?
于是,邵瑜更加坚定了“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一边更加坚定地继续自己的绿色教育研究,一边借助家长学校、家长助教等方式,大力宣传绿色教育理念对儿童终身发展的影响。持续努力之下,家长的观念不断更新,邵瑜也终于赢得家长的肯定。
随着实践的深入,邵瑜发现课程内容与课程理念存在“两张皮”、脱离幼儿真实生活经验等问题。怎样真正落实绿色教育理念呢?自此,开发一套具有幼儿园特色的园本课程成为她的专业追求。
2013年,随着绿色课程方案的完善,邵瑜发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创造性开始减弱,课程内容生搬硬套,缺乏活力,且缺失对儿童当下经验的关照。于是,邵瑜提出了“玩活动”的课程再建构理念,在课程实施中突出幼儿与教师共同的经验和体验。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引发了邵瑜的深思:当前的绿色教育没有厘清顺应幼儿天性和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顺天性和成德行没有融通。于是,她带领团队深入研讨,将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由“自然天放”升级为“自然天放·尽性成德”,即顺从幼儿之天性,遵从教育之规律;享天地精神之自由,养社会交往之德行。
如今,通年的探索,邵瑜的绿色教育理念的初步形成,绿色课程的开发,课程实践机制的完善,绿色课程的推广四个阶段,正通过课题带动的方式,持续生发、螺旋推进。
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
年起,邵瑜所在幼儿园在区域内先后领建𱅄所新园。筹建新园过程繁复,看图纸、跑工地是常态。从图纸设计到建筑细节,从空间规划到场地打造,从装饰装修到设施配备……这些看似和教育无关的事情,邵瑜都力求从教育和课程的视角去审视,坚持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
“空间、环境是隐性的课程,只有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从儿童的视角审视、打造环境,才能让冰冷的建筑具有教育的温度与灵性。”邵瑜说。
为了让每一所新园都独具特色,她把新园创建的过程看成对教育重新理解的过程。2016年筹备长白山路园时,由于对图纸中房间面积的大小没有概念,邵瑜带着老师们想了一个“笨”办法,那就是把每个房间按原比例画在操场上进行比对调整。“为的就是给孩子们一个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有教育价值的空间环境。”她说。
从动工开建第一天起,邵瑜坚持每周拍一张照片,记录新园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并制作了墙面“绿色家园诞生记”;同时,围绕“幼儿园过生日了”这一主题,制作届毕业生的合影照片墙和教师合影照片墙,这些如今都成了幼儿园宝贵的课程资源。
2018年实验园筹建时,邵瑜和她的团队本着“最儿童视角”的理念,着力打造自然、野趣、游戏化、教育化的户外特色环境,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把绿色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有一次,为了寻得一艘造型别致的渔船,邵瑜辗转西海岸新余个码头,选船、协商、改造运输,她全程参与,将教育初心注入每个细节。最终,承载童趣的“一幼号”小船在园中成功落成,这是她为孩子们创设的可观可感的实境设施,也为本就充满自然野趣的幼儿园增添了新的风景。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园创建时,她对教育空间和环境又有了新的理解,确立了“让学习自然发生”的环境创设理念,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打造了图书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儿童探索空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自然学习。邵瑜的绿色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升华。
看着一所所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幼儿园建成开园,看到一批批孩子们走进幼儿园大门时的笑脸,邵瑜也跟孩子们一样开心。
以专业赢得尊重
教师是第一资源,在邵瑜看来,绿色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需要教师队伍来实现。对于教师而言,最好的福利就是持续成长,以专业赢得孩子们的发展,赢得家长的尊重,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
因此,把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打造成专业高地,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让每一名教师进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是邵瑜一直以来的追求。
“儿童是鲜活的生命体,非标准化试卷。幼儿园教师需以专业判断赋能个性化成长,以精准支持回应成长需求。师者大爱,在于用专业素养构筑教育尊严——这既是师德的至高境界,也是教育者的价值追求。”邵瑜常这样说。
近几年来,新教师比例持续增加。年轻教师的成长是最主要的问题,为此,她提出“给理想坚定职业信念、给支持提升业务水平、给平台增强专业自信”的“三给”策略,帮助新教师走出专业成长困境。
2017年,邵瑜带领团队启动了读懂儿童项目,带领教师共同撰写𱅁万多篇读懂儿童的记录,这让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和解读不再是泛泛而谈或凭感觉,而变得有理有据。记录的过程让老师们对孩子的认识、理解越来越深透,新教师也逐渐迈入专业化发展轨道。
“跟着蜗牛去散步”是邵瑜对幼儿教育本质的理解——不疾不徐的步履丈量成长轨迹,静水深流的坚守涵养育人品格。从年,她让绿色课程的种子扎根生活,用自然天放的绿意浸润童年,在尊重与等待中,静待生命之花自然绽放。(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嫱 通讯员宋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