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芷蕾回望张曼玉:她的野心也不曾遮掩
作者:Painkiller_XoY7 来源:电视剧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14评论数:
辛芷蕾斩获威尼斯影后,一时娱乐圈如高压锅,蒸汽呼啸,嘶鸣不休。诸多与之缘分颇深的同行送去祝福。其中,王家卫提醒她,现在是橄榄枝乱飞的时刻,“你一定要不忘初心。”王家卫之于辛芷蕾,可谓有再造之功。《繁花》之后的辛芷蕾,美得如痴如醉,身形、表演和镜头感,更上了一层楼。
辛芷蕾,图据视觉中国而这种“再造”,37年前也曾发生过一次。当时,一个从业4年的年轻女演员,拍摄20余部电影,仍难摆脱“花瓶”之名,直到遇见王家卫,令其开窍觉醒,从此迅速崛起,以演技征服世界观众,其荣耀战绩:柏林影后,戛纳影后,五次金像影后……她就是——张曼玉。
《花样年华》剧照壹1964年,张曼玉生于香港,后举家迁往欧洲。父母婚姻破碎后,她跟母亲、姐姐相依为命。家境困窘,中学毕业便去书店打工。16岁时,她随母亲回到香港,为生计,她做了美容化妆师。次年,张曼玉街头闲逛,因其靓丽淘气、笑脸盈盈的青春形象,被星探看中,一脚跨入广告行业。拍广告,做封面女郎,还兼职百货公司营业员。彼时的她,年仅17岁,却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人有权利贪慕虚荣……我一直都有做明星梦。”
当时,做女明星,道路有二:其一,参加无线或亚视的演员培训班;其二,参加港姐选美比赛。张曼玉做好了“要忍受外界一切批评”的心理准备,想利用“港姐这条最容易的捷径”,跻身演艺圈。19岁那年,凭借青春活力又难掩风情的形象,斩获港姐亚军及“最上镜小姐”,与TVB签约。她开始主持节目,拍广告及电视剧。
数部电视作品《画出彩虹》《新扎师兄》(与梁朝伟合作)等让她大红大紫,但这些角色,不是搞笑女,就是淑女——年轻的张曼玉,不过是万艳争春中的一朵,娱乐流水线上的某某某,美则美矣,但有肉无骨,有形无相;外界愈赞其美,愈像一种贬低,仿佛她只能做一株娇嫩的花,被困在媒体、市场与自身制造的“花瓶”中。张曼玉不甘心,她挑战电影。首作与王晶合作《青蛙王子》,次作与张国荣合作《缘份》,两部票房皆大爆。后续各种电影找来。但对张曼玉来说,“当时拍电影只是个游戏,我对它一无所知。”
《缘份》剧照有所知否,并不重要。她的美及市场价值是确凿无疑的。1985年,成龙经纪人陈自强,签下张曼玉,顺势将她推荐给正在筹拍《警察故事》的成龙。但成龙不满意她。反复NG,四平八稳,没有亮点,一度对她恶语相向。她气得大哭,又不肯认输,连拍三十多条,拍到成龙不忍,“算了算了,就这样吧”,但她仍要坚持。一场从十几层楼滚下的戏份,所有人都说找替身,张曼玉拒绝。成龙对她大为改观,盛赞不已,后续又多次合作《A计划续集》《警察故事续集》等片。
“成龙女郎”的金字招牌,让她在电影圈站稳脚跟,与梅艳芳、关之琳、王祖贤等女星齐头并进,不遑多让。但张曼玉从不想做某某女郎,那不过是“花瓶”的另一种翻译。她寻求蜕变,她要破茧,在亦舒改编作品《玫瑰的故事》中饰演黄玫瑰,对少女之纯真、中年之妩媚、老年之凝重的三段人生皆有动人展示,但这还不够。
破茧化蝶,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来自时年30岁的青年编剧王家卫。他欲转型当导演,筹拍《旺角卡门》,选中张曼玉、刘德华、张学友来演。过去张曼玉的电影角色多是天真憨厚的傻妹、疯癫可爱的邻家妹子、天真无邪的淑女等;做演员对她来说,“就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那些导演要求她迷人,要求她具备即兴、即刻的表演风格。但王家卫不同。张曼玉说,他会先“琢磨演员、眼神、服装色彩、物体形态、视觉效果,然后再从这些出发去构思他的作品”。王家卫使她意识到,电影中的自己是“由思想到动作之间的连接”所构成的一个人。
“和他在一起,我成了一个研究对象。”在寻求毫无节制的效率,不喜欢停顿、沉默及缓慢,“拒绝接受沉思延缓的目光、慢慢演变的面孔”的港片大环境下,王家卫的格格不入,像一场逐渐加热的火,烧碎了困住张曼玉的“花瓶”,重塑了她对表演的理解及信念。
从《旺角卡门》起,从那个质朴深情、善良安静的阿娥起,张曼玉打破了“花瓶”的禁锢,并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人生志业。贰“过去拍电影,我无意中流露出要好好努力,争当影后的想法。 ”导演们听了只会笑趴在地。他们说:“你很红,可你只是漂亮,你没有演技啦!”《旺角卡门》当即为张曼玉送上第一次金像奖影后提名。这年,她24岁,距离港姐选美过去5年。
她被证明是有演技的。只是演技,仍需一个坚不可摧、非其不可、难以超越的经典形象,与之匹配,才能真正成就一个演员。王家卫镜头里的阿娥,固然不失少女之青涩,又兼有情窦初开之俏丽,但影片重心,显然是刘德华饰演的阿华。这个角色不足以发挥张曼玉的全部。她需要一个权重更高、位置更居中、跟自己更贴合的人生角色(通俗讲,就是需要一部“大女主”电影)。这个角色,王家卫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中都不曾给到她,哪怕她客串的戏很出彩,直到12年后的《花样年华》,才以苏丽珍之名,拍尽了她的婉约、寂寥、愁怨、委屈、惆怅、挣扎,甚至是某种娇媚与疯狂,脆弱与心灰意冷。
不过,张曼玉不必等到2000年的《花样年华》。有一个导演,赶在王家卫之前,为张曼玉带来了她的人生角色。他就是关锦鹏,最会拍女性的导演之一。这部电影就是1992年的《阮玲玉》。其实,跟阮玲玉在形象、气质甚至经历方面,贴合的女星,不止有张曼玉。甚至,关锦鹏在萌生灵感、写剧本之初,最钟意的人选是梅艳芳。关锦鹏剧本都写好了,结果梅艳芳没接。经张曼玉主动争取,关锦鹏及嘉禾公司的讨论,最终这个角色,给了张曼玉。
于是,关锦鹏删改剧本,将刚而易折的“梅艳芳”式戏份,改得更契合张曼玉的平和温婉,并且提供了足够的表演空间,让张曼玉能够从容展示,如何将女性的倔强与绝望,藏于柔弱与幽怨之中。影片结构颇为大胆,大体拍了三个“张曼玉”:片场访谈中的张曼玉,张曼玉饰演阮玲玉的表演过程,以及张曼玉重新演绎的阮玲玉曾演过的角色。这种交叉互动,可以让演员、观众恰当地抽离,保持一定的距离,去感受一个“心比天高、不愿苟且”的女性,如何在世人的冷漠、躲避与流言下玉碎的命运。
据说,在拍阮玲玉自杀前的一夜舞会时,张曼玉像是被阮玲玉附身般,演得出神入化;在拍张曼玉写“人言可畏”的遗书时,她隐约感觉到了阮玲玉的叹息,摄影师一度感觉阮玲玉在张曼玉身后出现了。纤弱敏感,无尽哀怨,红颜薄命的1930年代的女明星,被张曼玉演到征服了世界各地的电影节评委和观众。“阮玲玉”为她赢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像奖等国内外6座影后奖杯。
一片封神,星光熠熠。这年,她才28岁。当关锦鹏将柏林影后的消息传给陈自强,陈自强又传给张曼玉时,她正在吉隆坡与成龙拍《警察故事3》。她不敢置信,反复确认后,才雀跃起来,拥着成龙,几乎要哭。叁张曼玉与阮玲玉有诸多相似之处。阮玲玉16岁入行,从影9年,拍29部电影,一生共经历三段爱情,于25岁自杀。张曼玉16岁返港,19岁出道,从影9年后拍摄了《阮玲玉》,期间拍了40多部电影,为世所知的恋爱,恰好也是三段。
拍《阮玲玉》时,张曼玉的第一段恋爱已经结束。无良男友将她的情书曝光。因信里的错别字,她遭遇群嘲,这让她更能体会阮玲玉所谓的“人言可畏”。第二段是与导演尔冬升,相识相恋三载,终因性格、观念而分手。后来,她经历了一些纷纷扰扰的情感,结识了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两人婚姻不到4年。不过,两人合作的电影《清洁》,为张曼玉送去了另一个世界级影后奖杯——戛纳影后。
《清洁》剧照张曼玉可以演到让阮玲玉夺舍附身,但她毕竟不是阮玲玉。她说,日后她若依然为人们所记得,必也是不同于阮玲玉的传奇,“若有同样遭遇,她绝不会选择自杀。”《阮玲玉》后,张曼玉风风火火继续拍片12年。《新龙门客栈》中既泼辣狠毒,又率性痴情的金镶玉;《东成西就》中善良又带点笨拙心机的国师;《济公》里放荡到人尽可夫且可悲到容颜尽毁的小玉;《青蛇》里兼具人性、妖性甚至佛性的小青;《甜蜜蜜》里历经十年风尘奔波,只一眼便万千思绪的李翘;《英雄》里被极致的恨与爱纠缠而不能解脱的刺客飞雪……更不用说举世皆知的《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珍。
很难想象,一个演员,其生命力之盛,可塑性之高,表演力之强,作品之精妙,可以达到这种地步。几十座影后奖杯,不像是对她的肯定,倒像是她对这些奖项的增辉。“我觉得人的一生可以有三条命。如果我演戏演到70岁,那只是一世人。如果还做剪辑呢?又做音乐呢?”于是40岁那年,不惑的张曼玉,毅然息影,纵使圈内友人再次相邀,她也选择拒绝。电影只是她的“一世”经历;“轮回”之后的张曼玉,选择了音乐。从零开始,写歌,录音,制作专辑,以独立音乐人身份,签署唱片公司。她无意于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商业价值的实现,她只是想做这件事——“令我激动和感到有趣的事情”,仅此而已。
50岁时,她现身音乐节,因演出效果不佳,遭受听众质疑和网友的嘲讽。她一度崩溃痛苦,但经历过港片20年兴衰起落的张曼玉,岂会被几句话摧毁。“凭什么别人几句话,我就不可以玩这个(音乐)‘游戏’?我还要玩下去,直到我说我不玩的那天为止。”61岁的今天,她又以“视频博主”的身份,入驻小红书,成为新一代、也可能是最大牌的“网红”。她舒展自在地打匹克球,与小朋友一起爬树,撸兔子,赏不同颜色的花,在街头搞怪,享受美食与旅行,不施粉黛,不着天价名牌,且所有视频的内容及剪辑,全部由自己完成。只因多年前,她曾表示,剪辑也好玩,或许以后会成为一名剪辑师。
成龙曾评价张曼玉:“她是我所见过的最成功的一个女人,也是最快乐的一个女人。她活得很自我,因此,她也就显得与众不同,显得比任何人都可爱。我从没有见过像她那样乐天知命的人。”因为活得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能在“风浪最大鱼最贵”的时刻,毅然弃船,任由自己潜入随心所欲的生活之海;因为乐天知命,所以时时能打破年龄、市场、媒体等外界加诸于身的桎梏,决然卸去让她不舒服、迈不开步的“旗袍”,洒脱地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中;因为她成功,所以她快乐,反之,因为快乐所以她成功。
这就是张曼玉。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