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轰鸣交织着施工人员的忙碌身影,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利川至咸丰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全线最长特大桥——荷花村特大桥桥面铺装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施工创新采用全新的桥面铺装智能化标高控制工法,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更在降本增效上交出满意答卷,为项目建设注入“智慧动能”。
“传统的桥面铺装工艺,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标高不准、平整度不达标,后续还容易开裂。”项目总工程师朱立群的话,道出了传统工艺的痛点。在以往的施工中,人工铺设钢筋网片常因定位偏差“失准”,混凝土罐车直接上桥碾压更让钢筋网片防裂功能“失效”;传统摊铺机缺乏振捣能力,混凝土密实度不足,再加上收面不规范、养护与假缝切割不及时,桥面裂缝隐患始终难消。
为攻克这些技术难题,项目部主动创新,研发并落地使用智能化桥面铺装标高控制工法,用“智慧手段”啃硬骨头。该工法的核心亮点,在于采用超声波感应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精准联动,通过超声波实时感应钢线标高,同步调整摊铺机行走高度与铺装层标高,相较于传统人工安装轨道方式,彻底规避人为误差,让桥面平整度和标高控制达到“毫米级”精准。
针对传统摊铺机缺乏振捣能力,混凝土密实度不足的问题,该工法配套的高频振动推板布料系统堪称“混凝土密实神器”,推板以高频振动实现混凝土均匀摊铺,同时完成深层振捣,不仅让混凝土密实度大幅提升,提浆效果也更为显著,有效解决铺装层开裂隐患。而摊铺机搭载的橡胶轮和钢轮行走装置,可灵活调整上下行走模式,无需额外安装轨道,仅此一项便节省大量材料与人工成本。在保障施工效率与成本优势的同时,工法对人员安全防护也做足了考量,专门对摊铺机和抹光机的上下行走部分均作了包覆处理,为施工人员在桥面边缘作业时筑牢“安全屏障”。
采用该智能化工法后,荷花村特大桥桥面铺装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一倍以上,施工劳动力需求减少40%,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的双重提升。
如今,这套智能化桥面铺装标高控制工法已成为利咸高速建设的“技术标杆”。未来,它将在更多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推广应用,为破解桥面铺装施工难题提供技术支撑,为桥梁施工行业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