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my4fast.com/cache/50/bd5b8/7bf1d.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扬之:拉拢印度对华“去风险”?德国这是想给自己增加新风险

高节清风网高节清风网

扬之:拉拢印度对华“去风险”?德国这是想给自己增加新风险

【文/网专栏作者 扬之】

近日,默茨在德国外交部的驻外大使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德国外交旨在维护本国的自由、和平与繁荣。内政、经济、贸易、国防和外交政策不应再被割裂开来考虑,“而必须将一切置于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维度中”。

在谈到对华政策时,默茨重申,德国政府尽可能寻求合作,例如在气候保护政策和全球危机领域。但与此同时,与中国的制度性竞争正在加剧。他指出,为了“长久保障德国的安全及竞争力”,出于战略主权的考虑,“实现贸易和供应链多元化”必须成为优先事项。为此需要建立更多、更紧密的伙伴关系——特别是与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国家。

根据此一外交“新政”,外长瓦德富尔(Johann Wadephul)在过去一个月内先后两次飘洋过海来到亚洲:八月下旬的目的地是日本和印尼,九月初又访问了印度。

2025年9月3日,德国联邦外交部长瓦德普尔在印度小试曲棍球时表示:“德国和印度同属一个团队。”

从行程和议题而言,瓦德富尔对这三国的访问虽然侧重点有所差异,目的多重,但针对性明确,不可谓不精心设计。

在当前的双边关系中,中日之间问题颇多,主要体现在对历史反省、台湾以及钓鱼岛问题上;北京与雅加达的政经合作虽然颇为密切,但围绕南海部分岛屿仍存在未解决的矛盾;中印关系最近似乎有所缓和,可根本问题依然存在。

其次,无论从地缘重要性还是经济体量上看,德国认为这三国在亚洲都颇具代表性:日本发达的制造业、科研和高科技基础;印尼的战略矿产(镍、煤、锡等)、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印度的信息科技人才、技术外包中心地位、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等。

最后,三国之间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在战略合作方面,除印尼相对模糊之外,日本和印度都有明确的指向和合作,如针对中国的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域外势力对东亚及南亚的渗透和介入,三国(特别是日印)不同程度地起着“基地”和“桥头堡”作用。

默茨政府将这三国视为“减少对华依赖”(De-Risking)的“关键伙伴”,其用心可见一斑。

“减少对外依赖”本身没毛病,因为世界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多极趋势越来越明显。德国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抛弃,还有自身“躺平”带来的停滞不前。与他国发展和加深关系也没毛病,因为外交事务本就属于各国自己的内政,为本国寻找多条出路实属正常。

问题是,调整外交重点为何要以诋毁中国和挑拨中国与邻国关系为手段呢?如果柏林对华有怨气和不满,完全可以通过双边交流来沟通和解决,毕竟之前的中德关系基本上一直是相互成就,而非一方单向施舍另一方。

很遗憾,瓦德富尔在日本和印尼对华发表不友好言论后(请见拙文《走了个“好为人师”的贝尔伯克,来了个“莫名其妙”的瓦德富尔》),最近在印度又一次针对第三方,呼吁印度“共同捍卫国际秩序以对抗北京”。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言论背后的动机,分明是在利用一些邻国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和“不安感”,通过强化“中国威胁论”见缝插针地进行战略布局,扩大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存在,确保资源和产品供应链,扩大出口市场。

其实,从上届政府开始,“疏中”已成为德国对华外交的基调,估计短中期内已不可逆。这个新政有三面大旗:以“民主、自由、法制和人权”为标签的价值观,以自身和欧盟经济为基础的实力底牌,以维护所谓“基于规则之国际秩序”为依据的正当性。

但是,德国以及西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各种作为,让许多国家看清了“价值观”的双标面目,经济实力的疲软现实和“规则秩序”的霸权本质。因此,瓦德富尔最近在亚洲的言行“损人”是肯定的,但最终是否能“利己”还是个很大的问号。

“脚踏几条船”:印度的外交传统与战略布局

近年来,全球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趋势明显,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印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以及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不仅是区域事务的重要参与者,更在全球战略布局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

印度的崛起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的增长,更在于其通过港口建设、交通网络、国际贸易及多边外交所展现的战略自主性和灵活性。印度的全球策略不仅围绕经济利益展开,还涵盖安全、政治与文化等多个维度。这一综合战略使印度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也成为西方在印太地区寻求平衡中国影响力的重要合作伙伴。

西方国家出于自身的地缘考量和冷战意识惯性(“对手的对手即盟友”),想当然地将印度视为联合对象。但印度的政策更强调国家利益和战略自主,而非单纯的价值认同;其“脚踏几条船”的外交传统也给西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安和挑战。

印度的地缘战略、外交政策和多边参与不仅对南亚及印太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对西方在全球战略中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国及欧盟在制定对印战略时,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印度作为“全球南方声音”和多极秩序中重要一极的角色,同时也要意识到它不可能成为单纯的西方“附庸国”。

赞(657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高节清风网»扬之:拉拢印度对华“去风险”?德国这是想给自己增加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