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闽海潮生处,“美丽经济”正蓬勃

本报记者 陈骁 肖婕妤
初秋的闽海之滨,涌动着蓬勃的文旅消费活力。在平潭22号国际游艇码头,白色游艇划过湛蓝海面,载着游客驶向远方的岛礁;在泉州浔埔的簪花店里,身着大裾衫、宽筒裤的阿嬷为游客梳理青丝,将一朵朵簪花斜插发间;在霞浦的海岸线旁,错落有致的渔村民宿亮起暖灯,迎接着追寻滩涂光影的旅人……
近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福建看到,从时尚游艇体验到滩涂特色民宿,从古村遗韵到簪花风情,福建沿海正依托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让“美丽经济”在闽海潮生处不断生长。
“第一次在平潭体验帆船出海,吹着海风、看着海鸥,感觉太惬意了!”来自浙江义乌的游客吕先生站在22号国际游艇码头的甲板上,兴奋地举起手机记录眼前的海景。作为平潭首个闽台自由行开放式码头,这里自2024年6月运营以来,已成为海岛文旅消费的“新地标”,累计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让“海上游平潭”成为风尚。
走进码头,49个泊位整齐排列,蓝色的海水与白色的游艇相映成趣。“平潭是一个年轻的旅游城市,‘国际风范、青春时尚’是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始终紧扣的文旅发展主线。”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彦介绍道。近年来,平潭不断开发文旅爆款,引入帆船、游艇、造浪艇等,还打造定制化特色产品,让海上体验项目更具针对性。
数据印证着平潭的吸引力:2024年,平潭全岛接待游客总人数1078.9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120.28亿元,人均花费1115元,分别是2015年的4.6倍、18.2倍、3.9倍。今年上半年,平潭全岛接待旅游总人数已超540万人,月收入超55亿元,“国际旅游岛”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与平潭游艇码头的现代气息不同,霞浦的海边文旅则带着浓浓的传统渔村风情。霞浦,这座“中国最美丽的滩涂”,是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之一。在三沙镇,光影1号滨海观光道上分布着240家民宿,它们串联起滩涂美景与渔村文化,为当地村民打开了“美丽经济”的增收之门。
“守着海景就能赚钱。”霞浦古桶村村民林芳芳的日子,因霞浦民宿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看到东壁村首家网红民宿“拾间海”生意火爆,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村民的石壁房翻新成“东篱民宿”。没想到,开业第一个月就住满了客人。
在霞浦,像林芳芳一样的村民不在少数。有人成了民宿管家,有人开起了海鲜排档,有人摆摊售卖当地特产,从世代耕海的渔民,变身“美丽经济”的参与者、受益者。“东篱民宿”开业后,古桶村又陆续开了7家民宿,民宿员工几乎都是该村村民。“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三沙镇党委书记黄柯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霞浦民宿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扶持与引导。
“2019年前,霞浦像样的民宿只有一两家;如今,全县民宿数量已增长到670多家,年收入达4亿元,直接带动近2万人就业。”霞浦县政府副县长郑信旋告诉记者,2017年,霞浦成立民宿发展协调小组,出台《扶持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意见》,成为宁德市首个为乡村民宿制定规范的县份;2024年,又出台《霞浦县民宿发展实施办法》,建立联检和价格备案机制,还推出民宿专项贷款,惠及超百户民宿经营者。此外,全省首家县级民宿行业协会的成立,推动民宿行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如果说平潭的活力在海上、霞浦的韵味在滩涂,那泉州蟳埔的风情则绽放在发间那抹簪花里。行走在蟳埔村的红砖古厝间,随处可见头戴簪花围的游客,盘发、梳髻、插簪、放花,精致多彩的簪花围搭配传统服饰,让每个人都成了 “行走的花园”。
近年来,随着“簪花围”火爆出圈,“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簪花围火起来以后,‘泼天的富贵’来到了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村里。”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改造运营组副组长黄丽媛告诉记者,2024年,蟳埔村接待的游客超850万人次。
据蟳埔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庄群介绍,旅游业发展后,村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老房子得以修缮,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如今,簪花也愈发时尚,村民设计出多巴胺、马卡龙色系花围,还有男士簪花围等,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年来,蟳埔村推出簪花、旅拍、问海、巷遇、听音、看戏、品鲜、乐购等“八大体验”。目前,蟳埔村有近300家旅拍店铺,游客日均2万人次。“簪花”带动了旅拍、民宿、酒店、商演等业态发展,拉动消费超50亿元。
潮起闽海,美美与共。从平潭的蓝色海韵,到霞浦的滩涂光影,再到蟳埔的簪花非遗,福建沿海正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引擎,推动“美丽经济”不断绽放,书写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