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嫉恶如仇网作者:四叠阳关a
文 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见解撰写的原创作品,文中附有文献出处与截图,请知悉。
少年时的林家乐
前言
你在观看电影时最兴奋的瞬间是什么?对于林家乐来说,最激动的莫过于把别人家的电影海报“顺”回家。
确实如此,林家乐最大的爱好就是搜集电影海报,为此他还特地准备了一个灰绿色的圆筒,看起来平平无奇,仿佛是装工程图纸用的。
图源网络
朋友们总爱问他为何随身带着这个筒,而他的回答永远都是那句:万一碰见海报了呢?
谁会天天盼着在街上偶遇电影海报?可林家乐就这样坚持了三十多年。
不寻常的电影迷
说起林家乐与电影海报的缘分,还得从他小时候讲起。
那时他还年幼,住在香港慈云山,家附近有家万年戏院,大人经常带他去看电影,看电影在当时可是全家出动的大事,热热闹闹。
图源网络
某天晚上,家人带他去看午夜场的《A计划》,银幕上成龙飞檐走壁,小林家乐看得目不转睛。
在他眼中,那时的电影院就像一座神秘的宫殿,门口张贴的海报特别大,画风也别具一格。
不像现在都是照片,那时的海报都是手绘的,每一笔每一划都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宛如卡通一般,他常常站在海报前发呆,仰着脖子看得入神。
初中时期,林家乐开始有了自己钟爱的演员,其中就有叶蕴仪,她不仅长相甜美,演技也十分出色。
图源网络
某天深夜,他走在路上,突然发现路边贴着一张《卫斯理之老猫》的海报,画面中央正是叶蕴仪,眉头轻蹙,左肩趴着一只黑猫,画面极具张力。
林家乐驻足观看,他想把这张海报带走,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是深夜,街上仍有人来人往。
他站在海报前假装欣赏夜景,等没人了,才悄悄伸手去揭胶布,刚揭开一角,远处又传来脚步声,他立刻装作路人。
图源网络
就这样反复试探了三四个小时,原本只贴了六块胶布的海报,他硬是花了一整晚才成功取下,等他抱着海报回家时,末班地铁早已结束。
他只能步行回家,这张海报成为他收藏的第一张,从此以后,他开始留意街头的电影海报。
真正让林家乐下定决心系统收藏海报,是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香港电影海报选录》。
翻开书页,里面收录了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大量电影海报,每张海报背后都有故事、设计理念和时代背景。
图源网络
他这才意识到,海报不仅仅是宣传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书中提到的许多电影他都看过,也很喜欢。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宣传仍十分讲究,每逢周六,电影公司会派人到街头、银行门口张贴海报。
有时林家乐会守在电影院门口,等工作人员更换海报,旧海报刚扔进垃圾桶,他就迅速捡起。
有些海报皱巴巴的,有些沾满灰尘,他从不嫌弃,小心翼翼地卷起来带回家。
图源网络
那时租录影带很流行,影视店也会贴海报宣传,有些店铺门口会放个桶,里面装着卷好的海报,几块港币一张,林家乐常去淘,有时一次就买好几张。
收藏海报这件事,很多时候讲究缘分。有一次,林家乐和朋友去长洲露营。
路过一家影视店,他无意中看到店内一面墙被货架挡住,墙上隐约露出几张旧海报的边缘,他眼尖,立刻认出“警察”两个字,猜测可能是《小小小警察》的海报。
图源网络
他鼓起勇气向老板询问是否出售,老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挪开货架,将海报撕下来送给了他。
林家乐愣住了,连忙道谢,那种感觉就像中了大奖一样。
还有一次更神奇,1997年他去荃湾的龙华戏院看海报,随口问工作人员能否将废弃的海报留给他。
这句话恰好被旁边小食部的老板娘听到了,几个月后,林家乐再次光顾,老板娘叫住他,说为他留了很多海报。
原来这段时间,老板娘一直在帮他收集影院废弃的海报。林家乐打开一看,不仅有最近的,还有前几年的,他的收藏顿时丰富了起来。
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一件曾经拥有过的东西,忽然又回到手中,十分奇妙,而收藏电影海报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电影海报收集趣闻
三十年的海报收藏经历中,林家乐遇到过各种奇事。
最让他无奈的是存放问题。刚开始收藏时,家里空间小,海报只能卷起来塞进抽屉。
图源网络
有段时间,他尝试将海报压在床褥下,想借此压平,但过了一阵子取出时发现,因为床褥经常移动,海报反而出现了更多折痕,还泛黄了。
后来他学聪明了,观察到电影公司的人会将两摞海报交叉叠放,既节省空间又不会产生折痕,他也照此操作,买了几个大塑料箱专门存放。
林家乐非常认真,存放前要关注天气,下雨不行,太潮湿,必须等晴天、湿度低时再装箱,有时还得开空调除湿。
图源网络
即便如此,一些老海报还是难以恢复如新,特别是1970、80年代的海报,由于当时成本限制,用纸非常薄。
张贴在街上时,工人用大刷子蘸白胶浆糊在墙上,撕下来时背面满是胶水痕迹,有的地方甚至破损。
林家乐倒是看得很开,他说,如果海报已经“七老八十”了,怎么可能让它重回“十八岁”?他能做的只是让它不再继续损坏。
图源网络
他收藏的《食神》海报上有好几个钉孔,那是从影院墙上取下时留下的痕迹;《小小小警察》上有虫蛀的痕迹,还有撕不干净的胶布印记。
他认为这些痕迹是海报的“经历”,证明它们曾真实地为电影做过宣传,面对过观众,他喜欢这种带有历史感的感觉。
有人不理解,花这么多精力收藏海报,到底为了什么?
图源网络
林家乐说这就像拼图,一张海报单独看可能没什么,但把它们集合起来,就能还原出香港电影七十年的变迁。
每张海报都是一块拼图,只有全部拼在一起,才能看清全貌。
如今,林家乐已经收藏了几千张海报,从1951年的《人之初》到最近的《九龙城寨之围城》,跨越了七十多年。
他最大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举办一场展览,让这些海报“重新焕发光彩”。
图源网络
林家乐说,很多人不知道,过去一张精美的海报真的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如今宣传都转向数字化,实体海报越来越少。
他希望通过展览,让年轻人了解当年电影是如何宣传的,那个时代又是怎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