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9月11日,云南省普洱市总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联合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这起由劳动者徐某诉某传媒有限公司的劳动争议案成功办结,标志着普洱市“工会+”联动维权新模式进入实质化运行阶段,为高效化解劳动纠纷、优化营商环境开辟了新路径。
这起徐某诉某传媒有限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争议焦点集中在新就业形态领域中常见的确认事实劳动关系、追索被拖欠的工资以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等问题。
案件的审理过程不仅是对个案纠纷的处理,更是对中心调解机制和专业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本案审理前,由工会法律工作者和人社部门调解仲裁专家共同组成的工作人员对案件进行了充分准备。庭审中,双方围绕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拖欠工资及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等焦点问题进行了陈述和举证。仲裁员凭借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仲裁经验,精准剖析案情,耐心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某传媒有限公司同意于2025年9月25日前,一次性向徐某支付人民币5000元,双方纠纷就此了结。
此次“首案”的成功化解,是普洱市总工会与市人社局深化协作、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大格局”的关键一环。该模式有效整合了工会的“群众性”优势和人社部门的“专业性”权威,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
对劳动者而言,提供了一条比诉讼更快捷、更经济、更灵活的维权渠道,真正做到了“一站式”化解矛盾;对企业而言,有助于其规范用工行为,将纠纷化解在初期,避免了因诉讼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之举;对社会治理而言,极大地缩短了维权周期,减轻了诉讼机构的压力,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普洱市总工会将继续深化和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畅通职工维权“最先一公里”,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发挥其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的“稳压器”和“减压阀”作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黎浩)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