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昆弟之好网作者:小波_PL6Q
一望无垠的新疆戈壁上,逾百米高风机的叶片缓缓转动,连绵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漾”起粼粼光纹,超低排放的火电机组平稳运转,与风光能源协同运行。
这是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拍摄的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天若羌县罗布庄10万千瓦风电项目(6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如今,新疆的沙漠、戈壁、荒漠,正被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唤醒,既为疆内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也为当地百姓托起家门口的就业希望。
9月中旬,三塘湖戈壁腹地,风正烈。新疆华电天山发电有限公司工程物资部主任刘永青,正带领团队精准操控风机吊装。这片戈壁不仅是风机的“栖息地”,也是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项目现场。待项目全面建成,这里产出的风电将沿着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路向南汇入重庆的电力网络,为巴山渝水送去新疆风能。
刘永青介绍,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综合技术难度高。中国华电、华润集团克服酷热、极寒、暴风、沙尘等恶劣天气影响,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大型构网型储能、全国最大100%国产化构网型风机等示范项目。
这是在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拍摄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新能源项目(3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今年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作为我国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通道,它不仅扛起了西北清洁能源输送的使命,更承载着“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开发的示范意义:其配套电源规模达1420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每一块光伏板、每一台风机,都在重新定义“沙戈荒”的价值。
如今,新疆已织就一张贯通东西的“电力天网”——3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分别通往华中、华东、西南地区,将西北地区的能源优势转化为全国的发展优势。今年1至7月,新疆外送新能源电量约259亿千瓦时,占总外送电量的三成以上。每一度来自新疆的清洁电力,都在为中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与民生保障注入“新疆动能”。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线路(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利说,公司联合京沪电力交易中心,利用新疆白天充沛的风光发电能力,对接上海日间用电高峰,通过精细化调度与常态化交易,让绿电跨省“精准到家”。今年以来,疆沪绿电交易已达23笔,同比增长24%。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新疆绿电已输送至北京、天津、湖北等11个省份,外送总量突破90亿千瓦时,在“西电东送”中筑起一条高效可靠的“绿色走廊”。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考验,而储能技术正是破解这一考验的关键。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电网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达1241万千瓦/4121万千瓦时,规模居全国前列,加上2024年全面投产发电的阜康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新疆已构建起“新型储能+抽蓄”的多元调节体系。
“当前新疆新型储能呈现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态势,正好适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需求。”国网新疆经研院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昌陵说。
放眼未来,新疆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攀升,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速向前,曾经的“沙戈荒”,如今已变身绿色能源发展的热土。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已达2.26亿千瓦,其中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