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桃香寻秘

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丰收时节,北京平谷的田野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这里被誉为“大桃之乡”,既是首都最大的果区,也有着京郊人最熟悉的“甜蜜味道”。
一颗桃子,从枝头到舌尖,不只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承载着科技的力量、文化的传承和农户的希望。三面群山环抱的平川谷地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加之几十年探索积累的种植经验,赋予了平谷大桃优异的品质和风味。正因如此,它才能从乡村果园走向城市餐桌,从地理标志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平谷大桃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也是一张产业名片,一条致富之路,一份甜美生活的生动注脚。
智慧农业种出“科技桃”
又到一年桃熟时。走进位于平谷区刘家店镇的北京丫吉农场,大片桃林在山谷间铺展开来。绿叶掩映下,红润饱满的大桃挂满枝头。
“咱这片土地透水好、晒得足,种桃子再合适不过。”桃农王建春笑着说,他承包的50亩桃园里,栽植了数十个品种的桃子。
“平谷大部分耕地位于山前,土壤属微酸性沙质土,富含微量元素,抗涝性强。加上地处暖温气候带,雨热同期,每年6月至8月都是大桃成熟的关键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平谷区果品服务中心主任喻永强介绍,平谷拥有独立地下水系,水质优良,可直接饮用,为大桃生长提供了安全的水源。
如今,平谷拥有白桃、蟠桃、油桃、黄桃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核心栽培品种40多种,既有软溶质也有硬溶质,既有有毛桃也有无毛桃,扁桃与圆桃兼具。丰富的品类,不仅让平谷大桃口感层次更加多样,也让平谷成为优良大桃的种质资源库。
果大、色艳、味浓、甜度高,平谷大桃的优异品质不仅得益于天时地利,更离不开不断迭代的种植技术。近年来,随着“平谷农业中关村”的崛起,科技正不断为大桃产业注入新动能。
在平谷西营村的“未来果园”,科技感扑面而来:天上无人机喷洒作业,地上无人车缓缓穿行,开沟、除草、采收都能用机械完成。果园布设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肥、气象和病虫害情况,后台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像在为桃树绘制“健康体检表”。
“这就是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果园。”喻永强介绍,通过卫星遥感、传感器和智能分析平台,桃树长势、果实大小、病虫害风险都随时可查。大桃不仅能精细化管理,还能全程追溯,确保从枝头到餐桌的安全。
科技带来的改变,果农们最有体会。过去一到农忙,雇工难、人工贵,常让桃农烦心。如今机械化普及,未来果园的人工用量能省下一半以上。“以前看天吃饭,现在看数据种桃。桃子甜不甜,靠的是科学。”桃农张宝志感慨地说。
文旅融合滋养“文化桃”
如果说科技让大桃“长得更好”,文化则让大桃“影响更深”。
走进平谷区新平北路77号院的一间小屋,灰色的墙面上有着粉色与紫色的装饰。胸针、头饰、丝巾、背包、马克杯、扇子等各式配饰,无一不带有“桃”元素。“吉电桃子”字样的布偶更是醒目,构成了一个充满创意的“桃文化”空间。
这家文创小店名叫“吉电桃子”。主理人于荣雪是土生土长的平谷姑娘,学的是雕塑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回乡创业,把桃花、桃木元素设计成饰品和文创产品。
“桃花寓意美好,桃木象征吉祥。”于荣雪说,在店里,“好运桃花转起来”系列文创产品很受欢迎,许多游客把它当作“北京礼物”带走。
在平谷,桃不仅是果实,更是文化符号。如今,果农们甚至能在桃皮上“写字画画”——通过改良桃贴工艺,在大桃表面呈现“福”“寿”或定制图案,做成专属“礼品桃”。
在平谷区的田间地头,一座座科技小院正悄然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前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觉得桃子就是吃的,现在发现它还有故事。”寅洞村科技小院专家高程达展示着众多“文创桃”的图案。如今,“文创桃”的图案从传统的“福”“寿”,发展到10多个系列1000多种图形,还能定制个性图案,满足节日送礼、生日祝寿等不同需求。
文化加持,让平谷多了几分浪漫与艺术气息。近年来,桃花节、乡村艺术节、田园音乐节轮番上演。桃园成了游客的打卡地,乡村振兴的新舞台。每年桃花盛开时,桃花节吸引全国游客前来赏花踏春。夏秋之际,“甜桃王擂台赛”“蟠桃会”等接连举办,桃子又成了节庆的主角。围绕大桃延伸出的文旅活动推动了农文旅融合,让平谷经济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产业升级成就“致富桃”
金秋九月,正逢大桃销售旺季,平谷区的果园和交易市场上可见装满桃子的货车进进出出。
“以前桃子卖得累,要去市场上吆喝,还担心卖不掉,现在不一样了。”果农王秀芬一边拿起手机点开微信小程序,一边介绍:“点一点屏幕就能下单,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自己还学着直播带货。”
在她的桃园旁,手机架早已支好。村播达人和合作院校的师生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家人们,最后50单了,3、2、1,上链接!”一句喊声,引得网友纷纷下单。
销售方式的变化,见证了平谷大桃产业的升级。从集市叫卖到批发市场,再到电商、直播、社区团购,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样。
“2024年,刘家店镇利用电商直播拓宽销路,设置官方销售平台‘福地丫髻山’小程序,开设丫髻山村播分院,联动多方电商达人进行电商直播带货,销售大桃1800余万斤,达传统市场批发销售量的85%。”平谷区刘家店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良说。
线上直播不仅满足了市民购物需求,更成为展示平谷大桃魅力、吸引投资的重要窗口。“电商增收作用越来越显著,2024年平谷大桃线上销售1.1亿斤,线上销售占总销售的比重从2023年的26.7%提升到35.6%。”平谷区商务局副局长郭耀宇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平谷不断拓展“桃经济”边界。鲜食之外,桃胶、黄桃罐头、桃花酒、桃脆片,甚至“桃花运势皂”“桃颜汁己”等新潮产品纷纷面世。伴随产业链的延伸,大桃的附加值也随之提升。
“桃子在树上是果实,进工厂就是产品,在市场上就是品牌。”郭耀宇告诉记者,2024年,平谷大桃总产值超过15亿元,品牌价值更是超过百亿元。
丰收背后,是一片土地的活力。当前,平谷正全力推进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建设,农业中关村创新成果加速转化,首都物流高地功能日益凸显,世界休闲谷魅力持续释放,“平急两用”发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在这片不断生长的土地上,累累硕果见证着乡村的振兴与百姓的富足。而关于平谷大桃的故事,还会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