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练武,16岁当武替,5年还清30万债务,从替身做到制片人
在影视圈里,陈筱娇是公认的"娇姐"。这个从东北小城一路打拼到制片人位置的姑娘,骨子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1990年出生的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却要帮着母亲照顾四个舅舅。这个看似娇小的身躯里,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陈筱娇的父亲有着坎坷的童年。七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在福利院长大后一度流落街头。十八岁那年,他在鱼市遇见了陈筱娇的母亲。这段姻缘始于母亲的主动追求,父亲带着仅有的800块钱入赘到母亲家,和舅舅、姥姥挤在一个大杂院里。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父亲始终抬不起头来。
童年时的陈筱娇活像个假小子,短发、爬树、下河、翻跟头样样在行。六岁那年,家境尚可的父亲把她送进了少年宫学武术。东北的冬天格外寒冷,训练场的地面冻得梆硬。压腿、下腰、扎马步,疼得她直掉眼泪。最严重的一次,十来岁的她在侧空翻时头部着地,当场血流如注。
好景不长,十岁那年家里经营的饭店倒闭,欠下巨额债务。讨债的纹身大汉隔三差五上门砸东西,威胁要收房子。饭桌上只剩下炖白菜,父母为钱争吵不休。武术成了陈筱娇唯一的出路,她暗自发誓:"动作做不好就加练,一定要拿第一,将来才有出路。"
十一二岁时,陈筱娇开始横扫辽宁省少年比赛金牌。即便发挥失常,母亲也总是温柔安慰。懂事的教练了解她家情况后,主动减免了学费。2006年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本可以继续升学。但看到师兄在北京做武替月入两三万,而父母卖菜才挣两三千,她毅然决定北漂。
父母起初强烈反对,尤其是母亲。但拗不过女儿的坚持,他们抵押房子凑齐两万学费,亲自送她去北京吴京师兄开的武校。第一天的训练就给陈筱娇来了个下马威:30圈长跑后要从二楼跳下。看着师姐们利落地翻跟头落地,她双腿发抖,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跳了下去。
2007年通过师兄介绍,陈筱娇进了第一个剧组。导演嫌弃162cm、120多斤的她"又胖又丑",这记闷棍让她痛下决心减肥。一个月内,靠着针灸、减肥药和极端节食,她硬是瘦到95斤。就在事业刚起步时,母亲被查出胰腺癌晚期。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瘦得只剩70多斤。握着那双骨瘦如柴的手,陈筱娇借来的医药费只够维持半天治疗。那个寒冷的冬夜,母亲在昏迷中永远离开了她。
2008年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吴京为新片西风烈挑选女替身,陈筱娇顺利入选,成为余男的武打替身。在甘肃零下三十度的沙漠里,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升降台上完成高难度动作。三个月挣的7万块钱,她还清了家里6万债务。18岁生日那天,整个剧组为她庆生。
23岁时,在吴京"武替是青春饭"的提醒下,陈筱娇开始转型做场记。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从台前转到幕后意味着从头开始。她白天跟着场记学习镜头记录、打板,晚上恶补专业知识。月薪从两三万骤降至五六千,还要忍受导演的责骂和重拍的压力。但为了长远发展,她咬牙坚持着。
现在回望来路,陈筱娇常说:"那些吃过的苦,都成了照亮前路的灯。"从武替到场记,再到独当一面的制片人,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娇姐"这个称呼的分量。在影视圈这个名利场里,她始终记得母亲的话:"做人要像练武一样,站得直,行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