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谋打压中国海底电缆业后,日本被曝打算跟进:换下中企供应商
【文/观察者网 王一】继今年7月美国被曝打算禁止包含中国技术和设备的海底通信电缆接入后,日本也正打算对本国海底电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调查企业在电缆铺设与维护过程中是否使用了来自中国的关键部件。
《日经亚洲》9月15日披露,此次调查将于截至2026年3月结束的本财年期间进行,若发现日企从中国供应商处采购电缆、中继器以及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日本政府将“鼓励”他们更换供应商。而由于企业担心此举会导致成本上升,日本政府可能不得不考虑通过补贴等举措来支持企业。
长期以来,全球海底电缆市场几乎被美国SubCom公司、日本电器公司(NEC)和法国阿尔卡特海底网络公司(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所垄断,共占据了约90%的市场份额。2008年中企入局,成了搅动格局的“变量”。目前,前述三家公司加上中国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计制造和安装了全世界约98%的海底电缆。
日本正在铺设的一条海底电缆 日本外务省向日媒提供
报道称,海底电缆是经济安全的生命线,但因为其利润不高,一些国家通过国有化来支持该产业,日本政府即将开展的调查可能意味着将采取类似的支持措施。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99%的国际通信都依赖海底电缆。一旦这些电缆受损、修复出现延误,将对日本金融交易、经济运行乃至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冲击。或许正因如此,日本在全球海底电缆产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既是制造商,也是北美与亚洲之间的连接枢纽。
日本电器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海底电缆制造商之一,日本住友电工则制造光纤,他们将产品销往美国,卖给谷歌公司、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等科技巨头。但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施加的关税等贸易壁垒,致使日企出口受阻。《日经亚洲》称,这使得日本政府计划在完成国内供应链的调查后,必要时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求情”,希望获得部分豁免。
除了供应链外,日本政府还将对企业在电缆铺设与维护上的作业能力进行调查。报道指出,执行此类工作需要专门的船只,一艘造价动辄数百亿日元(100亿日元约等于4.83亿元人民币),维护船只则是另外的价钱。而日本目前仅有电信运营商KDDI和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拥有船只,日本电器公司等其他企业只能依靠租赁来完成铺设与维护工作。日本正考虑提供补贴,帮助企业“买船”。
2022年,时任首相岸田文雄意识到日本海底电缆的脆弱性,设立了一项4.4亿美元的基金,激励企业建设更多电缆。同年,在他的推动下,《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在日本国会通过,将半导体、电池等12种“特定关键物资”纳入补贴范围。《日经亚洲》预计,2026年对该法案进行修订时,将会把海底电缆的铺设和维护列入“战略服务”范畴。
而这恰是日本依赖中国的领域。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称,由于缺乏电缆铺设和维修的船只,日本一直依赖中国制造和运营的船只来维护海底电缆,这让日本感到担忧。
早前,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企图将中国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随着中国海底电缆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客和西方媒体屡次炒作抹黑中国“通过海底电缆开展间谍活动”“ 破坏海底电缆”,以掩盖他们打压中企的恶意。
现在,日本也紧跟美国步伐,竟声称中国在冲绳电缆上安装窃听装置,谋划将中国供应商排除在日本市场之外。
然而,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和国际事务》此前在文章中所说,在海底电缆领域打压中国的行为,不仅无效,还适得其反,“如果美国鼓励国际合作和多公司所有权,美国国家安全反而会更好”。
文章分析指出,美国企业目前严重依赖中国公司来修复破损的电缆,因此,故意将中国排除在电缆合作之外,不仅要求美国投入更多资源来建造和维修自己的电缆,而且还极大地损害了海底基础设施。世界各地时不时就会有10多条海底电缆因捕鱼或自然灾害而被破坏,孤立中国供应商会使快速修复这些受损的电缆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有关国家在海底电缆领域对中企的打压,中国外交部此前多次表示,海缆是典型的国际民用基础设施,事关全球网络互联互通和各国民众的切身福祉。美方将海缆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严重破坏正常的国际市场规则,威胁全球数据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剥夺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海缆产业和自主选择海缆供应商的权利。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一如既往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正当利益,支持国际社会在公平、公正、平等、包容的原则下开展国际海缆合作,坚决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