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与孝,为何总是难以两全,而成为人性的冲突和矛盾的悲剧?

在观看历史大剧的时候,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常常会看到“忠孝难两全”的说法。而往往正是这种时刻推动了剧情冲突的发酵,将故事推向悲剧的高潮,揪紧了多少剧迷的心,赚取了多少观众的泪。“忠孝难两全”不管在故事里,还是在历史上都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悲剧。据传,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位以孝心闻名的名士申鸣,连楚王都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特遣人去请他出山,不料却被他婉言拒绝了。而他拒绝楚王的原因便是因为老父亲年龄大了,需要有人在身边尽孝照顾。但他的父亲听闻他以尽孝的理由拒绝了楚王后,不但不开心还很生气地告诉申鸣:若他能出去当官那俸禄供养家庭,那我自然很开心了。我开心,你也开心这不就是孝么。但申鸣如今拒绝了楚王,失去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会让自己的老父亲很愧疚,也很不高兴。那么让老父亲不高兴,这还算孝么?申鸣听了老父亲这一段似乎很有逻辑的道理,只能告别了父亲,应楚王之邀。当人的人们大多相信有孝心的人必然都是品行好有担当的人,因此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孝顺成为选官条件之一。但出来做官就要对君王和国家尽忠,然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为国家尽忠往往就意味着要与父母分居而难以尽孝,因此在有孝廉察举制度的朝代,便有童谣讽刺:“举孝廉,父别居。”而这也是忠孝难两全的矛盾之一,也正是申鸣最开始的顾虑。
然而,这还不是忠与孝最大的矛盾。当一肩扛起为国为民的大任时,有时候还必须面对最为痛苦的抉择。孝顺的申鸣果然也是个清正廉洁又有能为的好官员,于是很快便官升至左司马乃军事体系中的要职。恰逢此时白公叛乱,楚王命申鸣前往平叛。此时申鸣的父亲对他万般不舍,哭诉道:“此去评判九死一生,你怎能忍心丢下我一人孤苦伶仃呢?”申鸣如今心中也是万般挣扎,只能对下泣涕道:“我既然是朝廷命官,国家有难,我只能舍生忘死,怎么能顾小家,忘大家呢?”然而,战事胶着,反叛的白宫得知申鸣是个孝子便将他父亲抓了,作为人质要挟申鸣投降。然而,面对被五花大绑的老父亲,申鸣虽心如刀绞却也不曾妥协。他怒对白公道:“即便过去我是孝子,但如今我只能是忠臣。自古忠孝难两全,我只能舍生取义了。”说完便下令军队进攻,一举平息了叛乱,但申鸣的老父亲也被恼羞成怒的白公当众杀害。事后,楚王要重赏申鸣,却被拒绝了。
申鸣泣零道:“当初如果不顾国家安危,救了我的父亲,那是不忠。可为了国家牺牲了我的父亲,这就是我的不孝。现在国家安定了,可我又怎么有脸面见家乡父老呢?”说完便自刎而死。忠与孝,在历史上多是难以两全的矛盾冲突。当年,诸葛亮为蜀汉尽忠尽责,但平日却难有太多精历照顾亲人,他父亲去世时正值北伐的关键时刻,诸葛亮只能强人悲痛,留在前线以属性表达哀思。岳飞亦是个大孝子。当她得闻母亲去世时,当即向朝廷辞官决心回家守孝三年。但此时正值宋朝北伐前夕,宰相赵鼎得知后,便告诉宋高宗:北伐在即,万不可让他辞去官职。于是宋高宗下诏要求岳飞即刻回岗。在岳飞一再坚持守孝的情况下,高宗连发三道《起复诏》一再施压,岳飞不得不妥协,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看到历史上诸多的案例,小君不禁感叹。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来说,“忠”与“孝”本就是一体两面,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然而为何发展到最后却成为了人性的矛盾和悲剧的冲突呢?若要弄清楚这个原因,或许就要从“忠”与“孝”的关系和演化说起。不过由于篇幅所限,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下回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