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做好政策储备 主动靠前发力
作者:Jacky_VuiU 来源:马鞍山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15评论数:
“我国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同时,综合运用政府债券、税收、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等工具,强化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财政政策发力更加精准,时机更加灵活。
“‘十四五’时期,我国综合财政实力全面增强,聚焦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支出强度前所未有,积极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充分发挥了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不但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在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重挑战下,财政政策协调推进跨周期调节,释放积极信号,稳住市场预期,精准把握住发展的方向及趋势,有效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反映出较强的前瞻性。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约19%。支出强度也是前所未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4%,更多“真金白银”投向了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
让科学家拥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度权;创新政府采购制度,用政府“下单”引导支持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十四五”以来,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到5.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4%,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财政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的2.41%提高到2024年的2.68%。下一步,将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更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强国加快建设。
“着眼于长远发展,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财政支出重点向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倾斜,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应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提供有力保障,为未来形成更多的税收收入来源夯实基础,保障了财政的可持续性。”李旭红表示。
强根基、挖潜力、通堵点、增动能——“十四五”时期,财政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更好发挥内需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下一步,蓝佛安表示,财政部门将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在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方面,蓝佛安介绍了财政部一揽子化债方案进展与成效。他表示,“十五五”期间,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在存量上做减法,将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展望“十五五”,李旭红表示,财政政策将重点发力于稳就业、稳外贸、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继续扩大有效需求,支持民生保障和提振消费,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同时,还将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项目,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综合效益。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