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无动于衷,你就赢了

01
从前,有两个富人,一起外出,身后跟着他们的仆人。
甲富人问:“你的鞋子多少钱,你的鞋子和我的鞋子,都是一个款式的呀。”
乙富人慢慢悠悠,抬起左脚,说:“六百文钱呢。”
甲富人立马就愤怒了,训斥身后的仆人:“分明是六百文的鞋子,你怎么就花了一百二十文?”
仆人吓得战战兢兢,百口莫辩。
接下来,乙富人慢慢悠悠抬起右脚,说:“这也要了六百文。”
甲富人哭笑不得,尴尬到了极致。
同样的生活状况,到底谁更加幸福呢?答案肯定是乙富人。
回到现实生活中,一大群退休老人聚集在一起,那些愤愤不平的老人,心情很糟糕,抱怨社会服务太差,扬言要找原单位,给自己退休金太少,哭诉子女不够孝顺......
显得很安静,言行也迟缓的老人,就好多了,他们总是笑着听人说,慢慢看世界,真的体现了“有福慢慢享”。
记住了,退休之后,无动于衷,你就赢了。
02
邻居张大妈,退休之后,去了深圳,帮助女儿带娃。
女儿在公司做会计,女婿在工厂做技术员,收入是可以的。
富有的家庭,也有烦恼,也有争吵。
比方说,孩子要读什么学校,是私立的好,还是公办的好?女儿认为,私立的好,能够学到多一些东西,管理严格。女婿认为,公办的好,少花钱。
还比方说,周末是去旅游吗?还是节约一点,别乱花钱?观点不同。
令人奇怪的是,不管女儿女婿怎么吵架,张大妈都不会插嘴。
有时候,女儿被逼急了,就喊:“妈,你说张某(女婿),是个什么人,脾气那么大。”
女婿生气了,也喊:“妈,你也管一管你的女儿,争什么呢?”
张大妈也就笑一笑,顶多来一句:“不说了,时间不早了,别打扰孩子休息。”
张大妈带娃六年多,只是勤勤恳恳地做家务,送孩子上学放学,其他时间自个玩。
这持家的套路,很明显——夫妻吵架,没有隔夜仇,老人何必去管。
一对夫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老人要是插嘴了,评价了,反而两面不是人。小夫妻的事情,让小夫妻自己去化解,只要不到动手的那一步,都是小事。
退休老人,在持家的时候,无动于衷,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和老伴在一起,老伴生气了,你不生气,你听着。过一阵子,保证老伴会心平气和地说话。这人,不就是气头上的那一下,样子难看。
和兄弟姐妹相处,有人翻旧账,有人抱怨小家庭,有人哭诉自己的遭遇。你听一听,聚会的时候吃饭。你的冷漠,就是从情感上屏蔽了负能量。你以后和大家相处,也没有什么内耗,还聚散随缘。
和一般的亲戚相处,你连打岔,都是多余的。更不要有什么决定了。反正就是过年过节聚一聚,也不是一家人,何必较真。
和同学朋友邻居等人相处,那就更是逢场作戏,又没有利益冲突,有聚会也是AA制,瞎扯几句就算了。你满不在乎的样子,就是旁观者的清醒。
03
当然,退休之后,我们不触动别人,也可能被别人触动。
有人就在故意来招惹你,损害你。
这时候,你还是要无动于衷。
记住以下一段对话,可以让你随时止损。
禅师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忍经》中有一个故事。
一个叫朱仁轨的先生,住到乡下去了。
村里的邻居刁难他,不让他从门口经过。
他没有找邻居算账,而是从旁边修一条小路,绕着走。
他还告诉家里人:“一辈子给人让路,也就多走了几里路;一辈子让他人多挖一锄头,也就失去一小块地。”
邻居闻言,非常羞愧。从而不再刁难了。
古有六尺巷的故事,也说明了,争斗中,退让一步,好处反而更多。
农村的俗语:“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休老人,你离开职场,到了社会上,无动于衷就是你的“处事秘诀”。
一些退休老人,到了农村生活,就是左邻右舍打听自己的退休金多少,他都不会说,只有一句“能过日子就行吧”。
一些退休老人,也喜欢跳舞,但是他们偏安一隅,声音很小。反而被周围的邻居尊重。
一些退休老人,出门的时候,总是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坐公交也不要人让座。他们的德行,反而更高。他们被让座的概率,反而更大。
一些退休老人,遇到了争吵,他们主动闭嘴,道个歉。化干戈为玉帛,这是格局。
把姿态压得低低的,心灵的贵气,就高高的。
04
要做到无动于衷,也不是很难。
弘一法师说:“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承认自己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说话不中听,思维也跟不上形势,也常常克制一些急功近利,急于表达的想法,人一下子就安静了。
退休,不仅是离开职场,还是进入生活场,到社会的大染缸中去。外面的世界,比职场更复杂,你真没有必要掺和。
人活着,心不动,则不伤;心不伤,则不痛。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