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末路之难网作者:成都市妖刀
“作为演员首先要热爱这份事业,就算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心里的热爱从来没断过。”这是陈奇常挂在嘴边的话。9日这位有“国民奶奶”之称的老戏骨在上海离世,享岁。她从年,党年,把一生都交给了戏剧和观众。
近日上海的风里刚飘起桂香,96岁的陈奇走了。年生在河北唐山,15岁就加入地下组织的洪流剧社,中学没毕业就开始演宣传剧。1948年从南京国立剧专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进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刘胡兰》里的母亲、《枯木逢春》里的农村妇女,《蜻蜓》里的少女角色让她成年代的“人气演员”。
后来转向影视剧,1985年《上海一家人》找她演“怪老太”李奶奶,她起初怕观众讨厌,导演说“你要找角色的‘心’”,她把李奶奶的“怪”都归到“疼孙子”上,临终那场戏替若男求婚,让观众恨完又哭。之后《情深深雨濛濛》《蜗居》里的慈祥奶奶,让她成了“国民奶奶”。2023年拿白玉兰奖时,她还说“自己做的不够,观众需要我就继续”。
陈奇去世后上海人艺第一时间发了唁电,称她是“戏剧精神的活化石”。她的家属说奶奶走前还在翻老剧本,嘴里念叨“《蜻蜓》的台词我还记得”。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自发组织悼念,在校园里放她的老戏片段。很多观众翻出《上海一家人》的剧照留言:“原来讨厌李奶奶,现在才懂她的疼”“国民奶奶,你的角色永远活着”。目前家属正在筹备小型追思会,说“奶奶不想麻烦大家,只想跟观众说声‘谢谢’”。
陈奇的师父是戏剧大师黄佐临,黄先生的“写意戏剧观”影响了她一辈子。黄先生说“戏剧要求真,不要贴标签”,所以陈奇演李奶奶时,不是“演坏”而是“演疼”,她加了“偷偷把攒的鸡蛋塞给孙子”“孙子挨打时,她跟人拼命”的细节,让“怪老太”成了“有血有肉的人”。黄先生当年导《茶馆》,要求演员“每一个动作都有原因”,陈奇把这句话用到了每一个角色里。还有她和秦怡是同事,秦怡说“陈奇是真的爱戏,退休后还帮年轻演员排戏,说‘戏剧不能断代’”。
陈奇的一生是“热爱”两个字的最好注解,她演“怪老太”时,不是按“坏”来演,而是找“为什么坏”,李奶奶是因为疼孙子,所以才“蛮不讲理”。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喊“戏路窄”,其实是没学会“理解角色”。她常说“演员要把角色当人,不是当标签”,这种“贴人心”的表演,才是观众记住她的原因。我们该学的,是她那种“把一生交给角色”的专注,而不是追流量挑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