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白金汉宫的长廊里,两道身影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交错而过。戴安娜王妃微微颔首,珍珠耳坠随之轻晃,流光溢彩。安妮公主却只是面无表情地略一点头,军靴踏地的声音在廊中回响,没有丝毫迟疑。 那一瞬间,钻石与钢铁的碰撞无声却有力。原来这对忽然之间的暗流,一直存在。 安妮望着戴安娜远去的背影,眼中掠过一丝复杂情绪。这位新晋王妃,不过入宫一年,就已赢得万众爱戴,而她自己为王室辛勤付出十余载,却从未获得过如此狂热的关注。
当十九岁的戴安娜·斯宾塞与查尔斯王子订婚时,举国欢腾的场面,至今令安妮记忆犹新。报纸头版全是那位羞涩少女的面容,她低头时睫毛投下的阴影,都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 而那时,安妮刚从激烈的马术比赛中获胜归来,泥点还沾在她的马靴上,却没有一家报纸愿意分出版面。 或许从这个时候开始,安妮对这位年轻的嫂子就颇有微词,只是碍于王室的和谐,没有点破。毕竟她是王室中最勤勉的成员,每年出席的公务活动数量,远超他人。 她从不迟到,事先必做功课,对那些虚饰的排场和过度关注毫无耐心。
当戴安娜凭借一个微笑,就能占据头条时,安妮正默默地访问医院、支持慈善机构、代表王室出席各类典礼。在一次联合出席的儿童医院访问中,戴安娜穿着明亮的蓝色套装,怀抱病童的照片,登上了所有报纸的头版。 而安妮在同一家医院,参观了新建的医疗设施,与医生讨论了半小时的医疗资金问题,却没有被任何媒体重点报道。 这种对比刺痛了安妮,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因为她认为真正的贡献被忽视了。
两人的矛盾,年的一个晚宴上达到了顶点。那本是纪念退伍军人的庄严场合,戴安娜却穿了一件披肩“战袍”,吸引了所有镜头的注意。第二天,报纸上全是王妃的华服美照,而非退伍军人的事迹。 安妮终于忍不住当面斥责了戴安娜,称她的行为愚蠢且不负责任。 那一刻,两位女性的不同世界观激烈碰撞,一方认为王室职责应当庄重务实,另一方则相信明星般的影响力,也能成为改革的工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妮注意到戴安娜的变化。当戴安娜开始将自己的明星效应,用于提高人们对艾滋病、地雷等问题的关注时,她的方式虽然与安妮不同,却产生了实际影响。 1991年,她们意外地在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相遇。戴安娜没有化妆,穿着简单的羊毛衫和长裤,正坐在床边与一位垂死的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 没有摄影师,没有媒体。安妮在门口驻足观察,看见戴安娜如何专注地倾听,如何自然地给予安慰。
两人对视片刻,气氛尴尬却有所缓和。安妮最终承认,戴安娜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职责的理解。虽然这种方式,与她自己的务实作风截然不同。 不过就算她认同了戴安娜,但在哥哥嫂子中的婚姻矛盾,她却选择了置之不理,于她而言,王储有情人似乎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当年父亲菲利普亲王,也是风流人物,在她看来,戴安娜不太适合当王妃,过于任性,也没有大度之心。
自此以后,两人的关系也降至冰点,没有了往日的和谐,对戴安娜而言,安妮是一个以王室为重的成员,应当为她出头。奈何在亲情与道理两者之间,她为了查尔斯选择了前者。 1997年,戴安娜在法国巴黎去世,安妮公主与母亲一样,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这位前嫂子,可是没少折腾事,给王室也给哥哥带来了不少烦恼。
但,能确定的是,安妮公主多少有点后悔自己的无情,看到威廉和哈里失去了母亲,也体会到了当年戴安娜的苦。多年后,当有记者被问及对戴安娜的看法时,安妮只说了一句:“她学会了将自己的光芒,照在值得的事情上。” 对于那些了解安妮公主的人来说,这几乎是等同于道歉的话了,也是对戴安娜最大的认同,不是吗?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