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试点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预�年完成试点任务

昨天(11日),《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公开发布。当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据悉,此次国务院批准试点的十个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厦泉、河南郑州市、湖南长株潭、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年时间,预�年完成试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会上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发育还不充分,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次试点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试点地区代表性强。本次部署的十个试点地区发展基础较好,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基础好、牵引性强。在这些地区开展要素综合改革试点,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也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

二是要素涵盖范围广。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同时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当前,要素的简单叠加已难以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试点注重进一步深化各类要素综合配置、协同配置,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地方实际需求等,提出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协同配置要素的具体举措和任务安排,着力提升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要素配置。通过要素的有效高效配置,发挥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效能和效力。

四是突出因地制宜。各试点实施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但在探索的重点要素领域和具体改革任务选取上,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体现国家所需和地方所长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发挥地方改革探索积极性和主动性,由点及面总结对全国面上具有示范性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也为日后在全国推广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好经验奠定工作基础。

李春临表示,本次试点聚焦要素市场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试点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和发展需要,部署具体改革任务,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解决一批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比如,在技术要素方面,着力推进技术协同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创新等问题;在土地要素方面,持续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解决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等问题;在人力资源要素方面,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提高人才集聚能力,重点解决人才畅通流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问题;在数据要素方面,加快拓展数据开发应用场景,重点解决数据价值实现与高效应用等问题;在资本要素方面,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重点解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在资源环境要素方面,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重点解决市场机制建设等问题。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试点地区之一,如何推动试点加快落地见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表示,北京市将更加突出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做好试点政策的衔接和配套,主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注重和周边区域的协同联动,进一步放大试点探索效应,以副中心试点的新成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马鞍山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