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出入人罪网作者:老米8798
你还有存硬币的习惯吗?
小编还记得小时候
每次听到钢镚放到存钱罐里的“叮当”声
都特别有成就感
汉代人咋存钱?
一个陶钱罐告诉你答案
01
满满一罐子钱
是谁的心碎了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
有这样一个破了一块儿的普通红陶罐
但罐内盛满盘绕紧密的钱币
让它立刻不普通起来
可能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
里面的铜钱已经黏在一起无法分开
但可以想象到
2000多年前的一天
它们的主人用绳子将钱串好
有序放进陶罐里
这满满当当一大罐钱
一定是他存了许久才攒够的
这个钱罐的主人是谁?
为什么存了这么多钱却没有使用?
不会是他的私房钱吧?
(此处仿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02
好奇,罐里究竟装了多少钱?
虽然陶罐里的钱已经黏在一起
但是透过露出的钱币可以推测出
它们都是五铢钱
专家预计
这件陶钱罐里的五铢钱大约有几千枚
△ 西汉·五铢钱,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藏
五铢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年)
因它的币值与钱文所记实际重量一致
都是五铢,故名五铢钱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
相较于之前的钱币
五铢钱的重量和大小
更适应古代民间交换多为小额价值的客观现象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流通需要相吻合
因此
五铢钱使用时间长年
直至唐武德四年(公年)才被废止
成为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法定钱币
△ 西汉·三官“五铢”青铜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另外,汉五铢钱
将钱币的重量和形制固定下来
这对我国从两汉直到清余年间
钱币的形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 隋·五铢钱,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
03
古人如何“存钱”
我们现在会把钱放在钱包里、存进银行里
那么古人如何存钱?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
古代钱币储藏器具多种多样
有陶质的钱柜、扑满和青铜贮贝器等
△ 北宋·彩绘木扑满,定州博物馆藏。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据史料记载
早在汉武帝时就已经有扑满出现
扑满多以泥、陶、瓷、竹材质制作
存满之后要摔碎方可取出其中的钱
也正是这个原因
很少有完整的扑满能留存至今
△ 东汉·绿釉陶钱柜,许昌市博物馆藏
如果钱太多就需要一个专门的钱柜
柜,古作匮或櫃
是一种贮藏物品的家具
通常为长方体,有盖或门
这件东汉绿釉陶钱柜上方也有一长条状开口
可供放入钱币
△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云南省博物馆藏。贮贝器里盛放的是购买外国商品的“外汇”——来自印度洋的海贝,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在古滇国
人们的“存钱罐”是由青铜铸造的贮贝器
它们既见证了古滇国和世界各地
频繁的贸易往来
也是古滇国人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
将钱币整齐地串成一串并堆放在陶罐中
这是秦汉时期
人们储藏财富的常见方式
寄托着人们家财万贯的美好祈愿
愿每一位看到今天文章的朋友们
都可以收到这份千年的祝福
家财万“罐”
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毕磊文案丨邵希炜视觉丨朱灵萌技术丨汤沛审校丨荣梦岩 肖大贵统筹丨刘莹 武贺特别鸣谢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