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深江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紧张有序地作业。这座国内首例超大跨度管幕暗挖工程,正由一支以女性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保驾护航——她就是中国中铁六局高级职业项目经理宋艳双,以及她带领的“宋艳双创新工作室”。
2016年,为攻克被誉为“亚洲第一跨”的南沙港铁路洪奇沥特大桥技术难题,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以全国铁路巾帼标兵、中国中铁三八红旗标兵宋艳双为核心,汇聚了14名技术骨干,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6人,团队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85%。
2017年宋艳双创新工作室正式运行后,迅速在南沙港铁路建设中展现价值:研发大跨度钢桁梁柔性拱施工技术、攻克深水桩基灌注难题、创新双壁钢围堰整体吊装工艺……这些成果不仅保障了工程进度,更成为行业技术标杆。
2025年,随着深江项目的推进,工作室迎来新的挑战。项目管幕暗挖段跨度大、横断面积广、安全风险高,是国内首例此类工程。工作室迅速调整重心,聚焦《复杂施工环境下超大跨度浅埋暗挖组合管幕法施工技术研究》这一中国中铁重点科研课题,开展了导向管顶进、冻结技术、自密实混凝土、超大断面衬砌等七大关键技术研究,再次站在行业创新前沿。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极高的技术标准,工作室联合中铁隧道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顶尖团队,通过反复研讨和试验,优化施工方案和设备选型。团队研发的管幕暗挖工序、组合管幕施工技术、工作导台架及自动化监测系统等成果,为后续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宋艳双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创新+育人”双轮驱动,通过“培训+传帮带”机制,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42次,内容涵盖BIM建模、专利撰写、工法开发等前沿领域。成立至今,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多年来,工作室已培养高级技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技师4人、工程师5人,14名优秀员工走上管理和技术关键岗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工作室已累计完成创新及难题攻克67项,其中大跨度钢桁梁柔性拱桥施工技术、沿海铁路桥梁预埋受力钢件锌镍渗层防锈防腐关键技术等创新工作成效突出;编撰完成工法20项,其中省部级工法11项,企业级工法9项,获得“国际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发明型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