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4 来源:鲤鱼跳龙门网作者:想进国家队吗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件卫衣标价七千元,三天课程收费五千!”
“以公益演出为名售卖景区入场券。”
“老一辈艺术家也步入商业圈?”
2023年,一张后台彩排照片意外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推向舆论焦点。
画面中,他身着一件看似普通休闲装。
却被网友识出是价值近七千元的国际品牌。
随后又有网友翻出他曾开设高价声乐研修班。
平均每日课程费用接近两千元。
一时间,各种批评声音接踵而至。
“不守晚节”“毫无底线”,使这位老艺术家形象严重受损。
面对网络舆论,阎维文始终沉默以对。
可两年后,《人民日报》一篇报道让曾经质疑他的人纷纷改观。
岁的他受到官方媒体特别报道。
当前辈李双江的预言一一实现。
这一次,阎维文的初衷,终于被大众理解了!
零元门票引发热议,《人民日报》特别报道
2025月,山西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上,67岁的阎维文身着军装。
嗓音依旧洪亮,为现场观众深情演绎《小白杨》《母亲》等代表作。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演唱会门票完全免费。
只需参与抽奖即可获得入场机会。
然而,这场演出最初却遭遇不小质疑。
有观众指出需先购买景区门票方可参与抽奖,认为“变相盈利”。
更有消息称该活动由企业赞助,商业氛围浓厚。
有人讽刺阎维文“表里不一”“虚假慈善”“行为不当”。
就在舆论持续发酵之时。
2025日。
《人民日报》突然刊登阎维文撰写的《工夫在诗外》,引发全网震动。
阎维文朴实的文字瞬间打动无数读者。
短短一篇文字。
让人们看到了这位老艺术家的赤诚、责任以及对民族音乐传承的深切关注。
也让许多人开始重新评估阎维文此前面临的争议。
2020年,一则声乐培训招生信息悄然引发关注。
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主办的声乐研修班虽仅设三天课程。
但学费标准定在四千五百元至五千元之间。
有热心网友算出一笔账。
若每期招收百名学员,三日课程总收入可达四十五万元。
这个数字引发广泛疑问。
如此短暂时间内,学员究竟能获得多少实质性提升?
这是否仅仅是一场商业活动?
时隔三年,又一张后台排练照片将阎维文再次推向舆论中心。
画面中,这位一向以朴实军人形象著称的艺术家。
却穿着一件市场估值约七千元的奢侈品牌卫衣。
一时间,各种评论接踵而来。
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这位一直保持朴素形象的老艺术家为何会选择如此昂贵的服饰。
可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
阎维文始终未作正面回应。
直到此次官方媒体特别报道引发关注。
人们才第一次了解,这位老艺术家光环背后的辛酸。
三十年抗癌历程,高价课程背后的苦衷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深干壮,守望着北疆……
这首传唱了四十年的经典,如今正是歌唱家阎维文艺术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他出生于山西平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从小就热爱音乐,常常独自在金色麦田中对着大地放声歌唱。
1972年,15岁的阎维文加入山西省军区歌舞团,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
1984年,他凭借《小白杨》一举成名。
此后,阎维文频繁亮相春晚及各类演出。
由他演唱的《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时候》《说句心里话》等歌曲。
都深深镌刻在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即便已成为知名歌唱家,阎维文也从未忘记自己来自人民群众。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
“舞台”从来不只是演播厅。
更多时候,是高原哨所边被风雪冻红的脸庞。
是海岛礁堡旁拍打着礁石的海浪。
是灾难来临时满目疮痍的救援现场。
因此,全军官兵亲切地称他为 “战士歌唱家”。
这个称呼里,蕴含着对他的尊敬,蕴含着对他歌声的认可。
更蕴含着他与官兵们心与心的连接。
而他这一生的坚持。
完美诠释了好友李双江那句 “永远为百姓歌唱” 的承诺。
可就在他最辉煌的时刻,一个噩耗却从家中传来。
1988年,阎维文正在准备央视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
还不岁的妻子刘卫星却被确诊乳腺癌。
得知消息后,他当即决定放弃参赛照顾妻子。
但妻子却苦苦劝他回去比赛。
那一年阎维文在比赛中荣获金奖。
但未能陪伴妻子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此后,妻子的癌症两次复发,阎维文始终陪在身边。
但有情饮水饱终究只是小说里的桥段。
为筹集巨额治疗费用。
阎维文不得不四处奔波演出。
甚至不惜名誉开设研修班。
当真相曝光之时,舆论迅速反转。
德艺双馨,为何阎维文口碑优于李双江?
再看如今被《人民日报》特别报道的荣耀时刻。
阎维文的坚守终于获得认可。
即便年过六旬,仍坚持每年深入基层演出超百场。
从边疆哨所到偏远山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歌声。
对比另一位同量级歌唱家李双江,两人口碑差异引人深思。
李双江晚年因儿子李天一事件形象严重受损。
即便后来尝试复出,也始终难以获得公众原谅。
而阎维文始终坚守艺术初心,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
践行着 “人民艺术家” 的使命。
深入分析两人声誉差异的根源,或许在于对 “艺术家” 身份的不同理解。
李双江为了儿子,年逾八旬仍在坚持演出。
日常生活中,也总摆出艺术家的架子。
早年在访谈节目中,还曾仗着自己入伍时间早。
半开玩笑地调侃阎维文、蔡国庆等人是“新兵蛋子”。
但阎维文却始终将自己定位为“普通演员”。
不仅自己生活低调,也将女儿教育得很好。
1983 年,阎维文迎来女儿阎晶晶。
在艺术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她,自小独立有主见。
高中毕业时,怀揣设计梦想,她远赴加拿大求学。
毕业后,凭借出色能力,阎晶晶收到多家国外知名设计机构邀约。
面对高薪与前景,她却毅然回国。
这一选择,既源于她想将国外设计理念与国内文化融合、创作出更具人文关怀作品的追求。
也饱含她对家庭的眷恋。
2008年,当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还在学校横行霸道时。
阎维文的女儿已经与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之子李禾禾终成眷属。
坊间传闻,两人因歌手谭晶的牵线而相识。
当时李禾禾刚从哈佛硕士毕业,正是前途无量的学霸兼IT精英。
而阎晶晶也是圈内小有名气的设计师。
两人无论颜值、学历还是家世都相当般配。
婚后,两人感情非常稳定,如今已育有一子一女。
2022月,阎维文还带着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在央视少儿春晚上惊喜亮相。
祖孙三人共同唱响了姥爷的成名曲“小白杨”。
艺术家的风骨,时代呼唤的正能量
如今,李双江因儿子过去的错误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岁的阎维文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他说:“只要观众还愿意听,我就会继续唱下去。”
这句话没有华丽的修饰,却道出了一位老艺术家最朴实的追求。
他不仅自己演唱,更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音乐人。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他正在为中国音乐事业培养新生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需要更多像阎维文这样的艺术家。
他们不追逐流量,不沉迷名利,只用作品说话,用行动证明。
艺术可以有温度,艺术家可以有担当。
《人民日报》的特别报道,不仅是对阎维文个人的认可。
更是对整个文艺界的期待。
它提醒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
唯有坚守初心、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唯有德艺双馨、心怀敬畏,才能赢得观众的长久尊重。
从被误解到被认可,阎维文的经历告诉我们。
时间是最公正的试金石,真诚永远不会被忽视。
愿更多文艺工作者能以阎维文为榜样,坚守艺术初心,担当社会责任。
用优秀的作品传递正能量,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歌唱家阎维文回家乡平遥举办从周年演唱会.中国新闻网.2025-08-06
60岁阎维文携夫人现身 陪伴妻子抗年.中国青年网.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