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重庆一所学校里,一名初中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其他同学。
她搜索后发现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词语,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并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
视频中,这位班主任说:“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更何况是用某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的类型,来作为一个网络烂梗来攻击别人。不管你是攻击了我们的同学还是其他人,你用‘唐人’这个用疾病命名的一个烂梗来攻击别人,对那些患这个疾病的人也很不尊重。所以我不希望我们班再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
在该视频走红后,这名班主任的行为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那么,什么是唐氏综合征?有什么症状?该如何应对?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健。
细胞分裂出了错
记者:先循名责实,请您先解释一下唐氏综合征这个名称的来源。
王健:好的。“唐氏综合征”这个名称实际上是音译自英文“Down’s Syndrome”。英国医生约翰•兰登•唐(John Langdon Down)年首次对该病进行的系统性医学描述。为了表彰他的贡献,这一疾病便以他的姓氏命名。
记者:那么从医学角度讲,唐氏综合征的成因是什么?
王健:正常情况下,人体每个细胞含条染色体,它们两两配对,对。唐氏综合征的发生,源于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未正常分离,导致胚胎细胞中出现三号染色体,也称为“21三体”。减数分裂是形成精子与卵子的过程,如果父母任一方的生殖细胞在分裂时发生错误——例如受到化学物质、辐射、酒精或烟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可能造成染色体数目异常。这类误差的发生机制复杂,往往涉及多种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记者:除了唐氏综合征,还有哪些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
王健:临床上较常见的还包三体综合征,也就是爱德华氏综合征,以及特纳综合征。特纳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异常,患者通常部分或完全缺失一条X染色体,或其结构发生异常。这会导致性腺发育不全、身高矮小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特纳综合征是少数性染色体异常而患者仍可存活的疾病之一。而唐氏综合征则属于常染色体异常,是目前染色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智力发育受影响
记者:唐氏综合征患者在外观上有哪些典型特征?
王健:这类患儿通常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他们往往头围较小、头型偏尖,后脑勺较为扁平,颈部短而粗,面部眼距宽、鼻梁低平。很多患儿眼角上挑,形成所谓的“杏仁眼”。此外,他们常常伴有小耳、耳位低、舌体较大等特征。这些面部特征综合起来,往往提示临床医生应进一步做染色体检查。
记者:除了面容特征,唐氏综合征还会对患儿哪些方面造成影响?
王健:这个病最初在临床上被称为先天愚型,最显著的特征是智力发育障碍。多数患儿智商之间,属于中度至重度智力落后,大致相当于同龄人一半或更低的认知水平。此外,他们也常伴随发育迟缓,比如说话和走路都比一般孩子晚。身体方面,约一半的患者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听力与视力问题也较为常见。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罹患白血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倍。因此寿命也受到影响。
记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如何?是否存在人群或地域差异?
王健:唐氏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的活产婴儿中发病率约𰹅/600/800,属于比较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它在不同人种、地域之间的分布较为均匀,不存在明显的种族或地理倾向,男女性别比也大致一致。目前认为,发病率与母亲生育年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高龄产妇(尤岁以上)胎儿患病风险明显上升。
产前筛查很重要
记者:现阶段是否有治疗或干预的方法?
王健:很遗憾,染色体异常是基因层面的问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重点主要放在对并发症的管理与早期干预上。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则需终身服药。另一方面,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包括语言治疗、物理治疗、行为矫正等在内的综合干预,能够帮助部分患者实现基本自理,甚至从事简单劳动。
记者:目前有没有预防唐氏综合征的手段?
王健:产前筛查是最重要的预防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包括早期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以及确诊性的羊膜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尤其是高龄孕妇,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产前诊断。一旦确诊,家庭可以基于医学意见和个人意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这类筛查显著降低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记者:您刚才提到康复训练,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王健:家庭支持是康复的核心。父母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长期的投入,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结构化训练、社交技能培养、情绪行为引导等。现实中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有些家庭通过反复练习教会孩子基本购物、烹饪、清洁等技能;还有些唐氏患者经过训练后可以在庇护性场所就业。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早期且系统的努力。
疾病不可污名化
记者:在社会层面,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唐氏综合征人群?
王健:首先要破除标签化和污名歧视的问题。唐氏患者虽然智力受限,但多数情感丰富、待人真诚,他们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社会应当提供更多包容性教育环境和就业机会,公众也应主动了解这类疾病,减少因无知而产生的排斥或嘲笑。值得注意的是,随意用“唐人”这类词汇开玩笑,是不恰当且具伤害性的行为。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体现在科技和经济的高度,更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包容与关怀。唐氏患者虽然一生面临挑战,但他们同样拥有生命的尊严和快乐的权利。我们应该摒弃偏见,伸出支持之手——无论是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倡导,还是日常的平等相待。每一个人,无论是否带有疾病的烙印,都应当有机会活出生命的价值。(记者 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