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服贸会|AI机器人、大模型赋能,北京数字中医药应用“多点开花”
作者:盘龙_1P1d 来源:贺州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14评论数: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25数字中医药应用场景成果案例推介会"于9月13日在首钢园召开,集中展示北京在"AI+中医药"领域的最新成果。从临床应用的中医AI机器人与接骨机器人,到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中医药知识图谱,再到走入百姓生活的"数智健康小屋"……数字中医药正实现多场景落地、"多点开花"。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高地,今年7月3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
本次会议现场解读《计划》等政策文件,分享数智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解析未来三年数智技术创新趋势。
《计划》提到,到2027年,构建形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和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集中推介2025数字中医药案例。展示案例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涵盖智能诊疗、健康管理、中药精准研发、AI"就医助手"等多样化场景。
近年来,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持续开展数字中医药案例遴选,积极推进创新场景落地和产业升级,数字中医药成果逐渐提质增效。这不仅彰显了北京的科技人才硬实力,更勾勒出首都中医药数智化的良好创新生态。
据悉,北京通过"平台矩阵"凝聚数字中医药创新合力:组建中医药数字化健康产业共同体、人工智能智库专家队伍、新质生产力"三联"(联学联建联促)平台,发挥"北京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作用,构建起"需求—研发—验证—推广"全链条机制;建有7个省级数智中医重点实验室,聚焦慢病防治、数智针灸等关键方向,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核心载体。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已在"中医+AI教育""中医+智能医疗""中医药+循证决策"等领域取得突破,本次会议的供需对接环节是该生态机制的生动实践。
在服务落地层面,数字中医药应用场景实现"多点开花"。中医AI机器人与骨科接骨机器人精准赋能临床诊疗;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起中医服务一体化能力;"中医药数智健康小屋"则通过AI辅助问诊、健康知识智能推送等功能,结合多样化的智能应用,进一步推动数字中医药服务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表示,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医用金"协同,打造"技术有载体、场景有落地、生态有支撑"的发展格局,助力北京建成全球数字中医药创新高地。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