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富豪与广州药企的闭环传奇!穗创新药国际化进程加速
近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广州本土创新药企——麓鹏制药研发的全球首个第四代BTK抑制剂洛布替尼的多项关键临床研究结果惊艳亮相。
多位临床专家在大会专场报告中认为,洛布替尼单药显示出了非常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该药审评进度的推进和未来治疗线前移的探索,洛布替尼有望重塑我国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格局,成为符合中国患者需求的创新标杆。
透过这款国产原创抗癌新药的成果,南都记者感受到的是中国创新药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闭环”传奇!而形成“闭环”的串联人物,是一位来自美国的企业家、投资人、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榜者罗伯特·杜根(Robert Duggan) 。
全球首个第一代BTK抑制剂,是由杜根早年领导的Pharmacyclics公司开发的伊布替尼(Ibrutinib),最终卖给了强生和艾伯维,这款药最终成为了BTK抑制剂的开山鼻祖,也奠定了后续所有BTK抑制剂研发的基础。
2022年底,杜根控股的Summit Therapeutics Inc.于2022年12月与康方生物达成合作协议,以高达5亿美元(交易额有望达到50亿美元)获得了依沃西(PD-1/VEGF双抗)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这个BD交易额打破了当时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的纪录。
故事线就是这样连起来的:
杜根过去卖给强生的伊布替尼,是BTK抑制剂的起点;如今,杜根的Summit又从中国药企(康方生物)手里买走了重磅双抗药物依沃西。
而中国的麓鹏制药,则在BTK抑制剂这条线上持续创新,通过独特的“双作用机制”,研发出了全球首个第四代共价兼非共价BTK抑制剂洛布替尼,旨在解决包括伊布替尼在内的前期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这个“闭环”故事,其实折射出中国医药创新的几大变化: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过去多是引进国外药物(如伊布替尼),现在国产创新药也能获得国际认可并高价授权出海(如依沃西)。
从“仿创”到“首创”:麓鹏制药的洛布替尼瞄准全球首个第四代BTK抑制剂,康方生物的依沃西是全球首个进入三期临床的PD-1/VEGF双抗,都体现了真正的源头创新。
国际资本与人才流动:像杜根这样的国际医药界资深人士,其视野、资源和决策,正在深度影响和连接全球的创新药研发格局。中国药企的顶尖产品也成为其青睐的对象。
而以上几个角度亦说明,这个精彩的“闭环”,象征着中国和广州本土创新药企的崛起,以及与全球医药研发力量的交融与接力。
近期传闻美国拟推行的行政命令草案,意图限制中国创新药的对外授权交易及临床数据使用,虽尚未落地且背后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已为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从人类福祉来看,这并非“致命一击”,因为全球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患者对优质药物的需求,是超越政治壁垒的硬道理。中国药企只要能继续以扎实的临床数据和创新实力,在全球格局中主动布局,就能应对变幻的国际政策环境。
南都N视频记者 黄海珊 王道斌发自山东济南